年轻人没推辞,坐在磨盘边的小板凳上,看王满仓推磨。黄豆从磨眼里滚下去,被磨齿碾成乳白的浆,顺着磨盘边缘往下淌,像条细细的奶河。“王爷爷,您这磨盘转了一辈子,就没觉得烦?”他忽然问。
王满仓转了半圈,汗滴落在磨盘上,洇出个浅痕:“烦啥?你娘做的豆浆香,孩子们的笑声甜,磨盘转着,这些就都有了。”李桂芝往磨眼里添豆子,笑着接话:“他啊,哪天不推两圈,夜里都睡不踏实,说磨盘会想他。”
下午,火车站的张经理打来电话,说模型磨盘安好了,旁边的展柜里摆着绘本和玉米面礼盒,好多旅客都在拍照。“王叔,您猜怎么着?有个旅游团说要加个项目,专门来您家看真磨盘!”
王满仓刚磨完豆浆,正用纱布滤渣,闻言手顿了顿:“旅游团?那得多少人?”张经理在电话那头笑:“不多,二十个,明天上午到,管顿饭就行,我给您算人头费。”
挂了电话,李桂芝往灶里添柴:“那就多蒸点窝窝,再炒个南瓜子,让人家尝尝咱农家菜。”王满仓看着磨盘上的豆浆渍,忽然觉得这老伙计要成明星了,心里既骄傲又有点慌,像当年第一次带王小轨去镇上赶集。
第二天一早,旅游团的大巴停在院门口,二十个游客涌进来,举着手机对着磨盘拍。导游举着小旗子:“各位来宾,眼前这盘磨盘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比咱们爷爷奶奶岁数都大,它磨出的玉米面,甜得能粘住牙……”
王满仓被围在中间,教大家推磨。有个穿旗袍的阿姨推不动,磨棍在她手里晃悠,引得大家直笑。“这活儿看着简单,得用巧劲,”王满仓扶住磨棍帮她推,“就像过日子,光使劲不行,得顺着劲儿来。”
阿姨笑得直不起腰:“王大爷说得太对了,我回去得让我家那口子来学学,他总说我不会过日子。”李桂芝端来豆浆,玻璃杯里飘着黄豆的香,游客们捧着杯子喝,都说比城里的豆浆纯。
王小轨举着手机跟拍,镜头扫过游客们满足的脸,扫过磨盘边堆成小山的窝窝,最后停在王满仓和李桂芝相视而笑的瞬间。“家人们看,这就是最真实的农家生活,”他的声音带着哽咽,“磨盘转着,日子甜着,多好。”
旅游团走的时候,每个人都买了袋玉米面,有个小姑娘抱着绘本让王满仓签字。他不会写字,就在扉页上按了个手印,沾着玉米面的手印,像朵金黄的小菊花。“等你长大了,王爷爷教你推磨。”他摸着小姑娘的头说。
送走游客,王满仓坐在磨盘边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映着磨盘上的手印。李桂芝端来刚炒好的南瓜子,嗑得“咔嚓”响:“刚才张经理说,下周还有个摄影团要来,专拍老手艺。”
王满仓没说话,拿起磨棍推了半圈,磨盘的“吱呀”声里,远处的火车鸣了声笛,“哐当哐当”地往远处跑。“拍就拍吧,”他忽然说,“让他们拍拍磨盘上的凹痕,拍拍咱踩出来的脚印,让城里人知道,这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磨盘一圈圈转出来的。”
王小轨的手机响了,是那个做绘本的编辑:“王大哥,有个儿童剧剧组想改编绘本,说要把磨盘搬上舞台,用道具磨盘演戏呢。”王满仓听见了,推磨的力气加了几分,磨盘转得更快了,黄豆浆顺着磨盘淌,像条永远流不完的河。
“演戏?”他愣了愣,随即笑了,“那得让道具磨盘也转起来,别光是个样子。”李桂芝往磨眼里添豆子,银镯子碰在磨盘上,发出“叮当”的响,像在给这话打拍子。
傍晚,夕阳把磨盘染成了金红色。王满仓和李桂芝坐在磨盘边,分吃最后一块窝窝。王小轨在旁边剪辑白天的视频,屏幕上,游客们推磨的样子、孩子们笑的样子、王满仓按手印的样子,一帧帧闪过,像串被阳光串起来的珠子。
“爹,您说这磨盘能红多久?”王小轨忽然问。
王满仓咬了口窝窝,玉米的甜在舌尖散开:“红不红的,它不都得转吗?”他看着磨盘上的磨齿,“就像咱,不管日子多热闹,还得踏踏实实推好每一圈。”
李桂芝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颗南瓜子:“明儿磨点小米面吧,张婶说想吃小米糕了。”王满仓“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远处的铁轨上,火车的灯光像颗移动的星星,正慢慢往镇子这边来。
磨盘静静地立在院里,石面上的豆浆渍被风吹干,留下层淡淡的白。月光洒下来,把磨盘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通往过去的路。路上有王满仓年轻时的脚印,有李桂芝梳辫子的样子,有王小轨小时候追着磨盘跑的笑声,还有那些没来得及说的话,没来得及做的事,都藏在磨齿的凹槽里,等着某天,被新的玉米、新的豆子、新的故事,一点点磨出来,酿成更浓的香。
夜里,王满仓被磨盘的“吱呀”声吵醒。他披衣下床,看见月光下,王小轨正推着磨棍转,磨盘转得慢,像在梦游。“睡不着?”王满仓走过去,接过磨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