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激光刻字”的直播效果远超预期。不仅是因为那违背常理的能量转化效率震撼了普通观众,更因为这项技术所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如同在林墨原本就笼罩着神秘光环的“整活”史上,投下了一颗兼具实用性与颠覆性的深水炸弹。
网络上,关于“人体动能发电”的讨论热度空前。健身爱好者们兴奋地讨论着如果健身房器械都配备这种技术,锻炼的同时还能为场馆供电甚至赚取积分;户外运动圈则在畅想未来是否能有自发电的露营灯、充电宝;而更多具备战略眼光的人,则将视线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那些远离电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边防哨所,野外勘探队,乃至灾难应急响应。
“总局”内部的评估报告更是将这项技术的战略意义提到了极高位置。【人体动能高效转化与存储技术(优化版)】不仅仅意味着单兵装备的能源自给,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分布式的、极具韧性的能源获取模式。尤其是在特殊军事行动、长期野外驻守、以及应对大规模传统能源中断的极端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成为保底的生命线。
安全屋内,林墨看着网络上各种脑洞大开的讨论和“总局”同步过来的一些非密级应用前景分析,脸上露出了(伪装出的)疲惫又“懊恼”的表情。
“哎呀,这次可真是累死我了!”他对着空荡荡的客厅抱怨,声音却足够让隐藏的监听设备捕捉到(他早知道有,但并不在意),“蹬得我腿都快抽筋了,就为了刻几个字……这买卖亏大了!早知道这玩意这么耗体力,我就不搞这个了!”
他一边絮絮叨叨地“后悔”,一边(假装)随意地摆弄着那台已经被“总局”送回来(经过彻底检查确认无其他异常后)的动感单车。他的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飞轮外壳、传动轴,以及那个(伪装过的)能量输出接口。
“说起来,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林墨(演技浮夸地)蹲下身,凑近单车的发电核心部位,脸上写满了“好奇宝宝”般的探究,“普通发电机哪有这效率?怕不是里面有什么特别的构造?”
他(假装)努力回想直播时的感觉:“我记得蹬到后面,好像感觉传动特别顺滑,几乎没什么阻力,热量也好像比想象中少……怪了。”
这番“自言自语”和“好奇探究”,自然被一字不落地传递到了“总局”技术部门和密切关注他动向的“磐石”那里。
“林墨同志似乎对那台单车的内部结构很感兴趣。”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向磐石汇报,“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其核心部件封装严密,强行拆解恐造成不可逆损坏。如果他愿意‘不小心’让我们看到更多……”
磐石目光微动,明白了对方的暗示。“保持关注,但不要干涉他的任何‘自发’行为。确保安全即可。”
第二天,林墨似乎是为了“研究”如何改进,或者纯粹是“手痒”,又开启了一场临时直播,标题就叫:《拆开看看!这人力发电机到底是个什么鬼!》
直播一开始,林墨就对着镜头大倒苦水:“兄弟们,昨天蹬完车,我这腿到现在还酸着呢!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发电效率太邪门了!今天咱就把它拆了,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黑科技!要是能找到点窍门,以后说不定能做个省力点的版本!”
弹幕立刻活跃起来:
“来了来了!墨神要动手了!”
“拆机直播!喜闻乐见!”
“小心点啊,别拆坏了!”
“坐等内部结构曝光!”
林墨准备好了一套(普通的)工具,对着那台动感单车,开始(假装笨手笨脚地)拆卸外壳螺丝。他一边拆,一边继续吐槽:“你说这设计,搞得这么复杂干嘛……哎,这螺丝还挺紧……”
在他的“努力”下,单车侧面的防护外壳被慢慢卸了下来,露出了内部的结构。
观众和屏幕后无数双专业的眼睛,立刻聚焦过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密密麻麻的线圈和铁芯,而是一种整体性极强的、泛着暗银色金属光泽的奇特结构。传统的电机定子和转子形态被一种更加流线型、仿佛浑然一体的复合结构所取代。最引人注目的,是缠绕在核心传动轴上的“线圈”——那并非铜线,而是一种呈半透明状、内部仿佛有流光闪烁的奇异带状材料,以一种极其精密的几何方式缠绕着,与中央一块镶嵌着的、布满细微螺旋纹路的暗蓝色晶石状物体紧密贴合。
“哇!这……这是什么?”林墨(假装)惊讶地指着那半透明的“线圈”和暗蓝色晶石,“这看着不像铜线啊?还有这块石头是干嘛的?稳压的吗?”
他(“不小心”)用螺丝刀的尖端,轻轻碰了碰那半透明带状材料的连接处,以及暗蓝色晶石与周围结构的接口细节。这个动作,恰好让高清摄像头捕捉到了那些接口处极其复杂的、仿佛集成电路般微雕着的纹路,以及几种从未见过的、颜色奇特的疑似焊点或连接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