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结束后的几天,林墨过得相当“充实”。
“风行科技特效合作部”的邮件变得愈发频繁,措辞也从之前的热情洋溢逐渐带上了一点儿“老人家经不起折腾”的恳求意味,拐弯抹角地打听他下次直播的“艺术创作方向”,并“友情提示”了诸多安全规范条例,从民用无人机频段管理到室内微波炉使用注意事项,甚至还包括了小区物业关于噪音扰民的规定,其用心之良苦,堪称感人肺腑。
林墨一边嚼着外卖送来的烧烤,一边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这些邮件,仿佛在看一场由国家级编剧团队为他量身定制的单口相声。
“啧,怕我玩太大把天捅漏了?”他嘟囔着,顺手回复了一句:“感谢关心!下次一定注意!准备整点接地气的,比如…教大家怎么用家用电器高效大扫除?(微笑)”
点击发送。他几乎能想象到屏幕那头,陈老和李教授等人看到“高效大扫除”这几个字时,瞬间头皮发麻、如临大敌的模样。
“高效大扫除?他用的是什么‘高效’?不会是打算用等离子体清洁灰尘,或者用声波共振分解油污吧?!”——林墨恶趣味地脑补着“办公室”里可能出现的对话。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如期而至,冰冷又坑爹:
【新整活任务发布:【家居清洁新纪元】】 【任务要求:向在线观众展示如何用普通扫帚扫地,实现室内厘米级精准导航与环境建模。】 【任务奖励:【基于微惯性导航与视觉SLAM的融合算法(扫地机器人乞丐版)】及【微功耗环境感知传感器阵列设计图纸】。】 【失败惩罚:连续一个月直播睡觉,且打呼噜音量自动最大化并带环绕立体声效果。】
林墨:“……” 他手里的烤鸡翅差点掉键盘上。
用扫帚扫地…实现精准导航?还厘米级?环境建模? 这系统是对“普通”两个字有什么误解,还是对“扫帚”有什么超越维度的期待?
他想象了一下自己拿着扫帚,在客厅里一边划拉灰尘,一边对着镜头严肃讲解:“各位家人们,注意看我扫帚杆第三节的偏转角度,现在正在采集墙角的地形特征点云数据…好,这个垃圾屑的位移轨迹说明此处存在一个高度为3.2毫米的门槛…大家学会了吗?”
这画面太美,他怕观众和“办公室”的专家们一起笑到缺氧送医。
“妈的,智障系统。”林墨骂骂咧咧地咽下最后一口鸡翅,认命地开始思考怎么把这个坑爹任务包装得稍微像那么回事一点。
首先,需要一把“普通”的扫帚。 他下楼去了趟小区门口的便民超市,在一堆塑料扫帚和竹枝扫帚中,精挑细选了一把最平平无奇、售价19.9元的塑料杆扫帚。老板还热情推荐了一款带LED灯和音乐功能的“智能扫帚”,被林墨严词拒绝——开玩笑,系统要求是“普通”扫帚,加灯加音乐那叫作弊,影响他后续“加装奇怪模块”的发挥。
然后,就是重头戏——“奇怪模块”。
林摩翻出他那堪比废品回收站的工作台,从一堆拆得七零八落的旧手机、路由器、玩具四轴飞行器以及上次“量子对讲机”剩下的边角料里,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他先拆了一个旧手机上最不值钱的部件——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合,这玩意是手机实现屏幕旋转和计步的基础,体积小得像颗芝麻,功耗低得可怜。他用热熔胶小心翼翼地把它粘在了扫帚杆靠近刷头的位置,美其名曰“采集扫地时的姿态动力学数据”。
接着,他又从一个报废的玩具无人机上,拆下了那个像素低得感人(30万像素)、但好歹能工作的迷你摄像头,用几根细如发丝的漆包线引出来,同样用热熔胶固定在了扫帚杆中部,镜头朝下,正对地面。“用于视觉辅助导航和垃圾识别。”林墨对着空气一本正经地解释。
光有这些还不够“奇怪”。林墨摸着下巴,目光扫过工作台,最后落在了之前做“土豆电池”时剩下的一小截碳纳米管材料(系统奖励的边角料)和几颗廉价的红外接近传感器上。他眼睛一亮。
他把那截比头发丝还细的碳纳米管材料,用一种特制的导电胶水,在塑料扫帚杆上蜿蜒贴附,形成了一个极其简陋、近乎隐形的网状结构。“嗯,分布式应变传感器,监测扫帚杆的微小形变,辅助构建受力模型。”他点点头,对自己的胡说八道非常满意。
最后,他把那几颗红外传感器像贴膏药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地粘在扫帚杆的不同高度和方向,接线杂乱无章如同抽象艺术。“多角度距离感知,防止撞到桌腿和墙角,毕竟导航首先要避障嘛!”
为了给这些乱七八糟的模块供电,他随便找了一个最常见的手机充电宝(mAh),用双面胶粘在扫帚杆顶端,然后用五颜六色的杜邦线把这些“传感器”、“摄像头”和充电宝连接起来。整个扫帚看起来就像是刚从某个电子垃圾堆里抢救出来的行为艺术装置,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拼凑感和一种随时可能短路冒烟的朋克风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