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陈家沟,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陈默推开房门时,爷爷陈正松已经站在院中的那棵老槐树下等候。老人今日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藏蓝色练功服,腰带束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站得像一杆标枪。
“小默,昨日你已经正式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爷爷的声音比往日更加肃穆,“今天教你第一个招式之前,有些话你必须牢记在心。”
陈默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脊,小手紧张地攥着衣角。
“陈氏太极拳,不是表演的花架子,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爷爷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晨雾,直视孙子的内心,“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功夫,也是修身养性的法门,更是防身护体的技艺。这三者,缺一不可。”
陈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爷爷。
“学拳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爷爷缓缓道,“拳脚再厉害,若是用来欺凌弱小,那便是辜负了这门功夫的真义。记住了吗?”
“记住了,爷爷。”陈默郑重地回答。
陈正松微微颔首,终于摆开了起手式。他的动作看似缓慢,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仿佛整个人都与周围的空气流动融为一体。
“教你第一个招式——金刚捣碓。”
爷爷一边演示,一边详细分解着动作:“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双手抬起,与肩同高。注意,肩膀要松,肘要沉,指尖要有意念......”
八岁的陈默努力模仿着爷爷的动作,但总觉得自己的姿势别扭得很,不是肩膀耸起,就是腰胯僵硬。
“不要急。”爷爷的声音平和而坚定,“太极十年不出门,想要一日练成,那是痴人说梦。”
陈正松走到孙子身边,用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温暖的手,轻轻调整着他的动作:“这里,稍微沉一点......对,就是这样。这里,放松......”
在爷爷的指导下,陈默渐渐找到了感觉。当他终于做出一个勉强合格的起手式时,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保持这个姿势,一炷香的时间。”爷爷不知从哪里取出一支细细的线香,插在院墙的缝隙里。香头亮起一点红光,青烟袅袅升起。
起初,陈默还觉得这个姿势颇为轻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双腿开始发抖,举着的双臂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咬紧牙关,努力维持着姿势,小脸憋得通红。
“觉得累的时候,不要总想着酸痛,去感受你的呼吸。”爷爷的声音适时响起,“吸气时,想象气息沉入丹田;呼气时,想象浊气从指尖排出。”
陈默依言调整呼吸,果然觉得轻松了一些。但身体的酸痛依旧真实存在,尤其是大腿和肩膀,仿佛有无数小针在扎。
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爷爷突然问:“小默,你看见那片树叶了吗?”
陈默顺着爷爷指的方向看去,院墙角有一棵梧桐树,一片枯黄的叶子在枝头摇摇欲坠。
“看它如何落下。”爷爷说。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那片叶子终于脱离了枝头。但它并没有直接坠落,而是在空中打了几个旋,飘飘悠悠,最终轻轻触地,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这就是松沉的力量。”爷爷的目光追随着那片落叶,“太极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极大的能量。你要学的,就是这种松沉,这种从容。”
陈默怔怔地看着那片落叶,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线香终于燃尽。陈默如释重负地放下手臂,感觉全身的肌肉都在颤抖。
“活动一下,然后我们再练一遍。”爷爷的语气不容置疑。
整个早晨,陈默都在反复练习这个看似简单的起手式。每一次,爷爷都会指出他的不足;每一次,他都能感觉到细微的进步。当晨雾散尽,朝阳初升时,他的动作已经比最初标准了许多。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爷爷终于宣布结束,“明日继续。”
陈默长舒一口气,刚要跑开,却被爷爷叫住:“等等,还有一件事。”
陈正松不知从哪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书页的边缘已经卷起,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四个苍劲的大字:《太极拳论》。
“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拳谱,你要好生保管。”爷爷郑重地将书递给陈默,“每日练完拳,都要读一读,哪怕现在看不懂,也要读。拳理不通,拳艺难精。”
陈默双手接过拳谱,感觉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重若千钧。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这些文字对八岁的孩子来说太过深奥,但他还是认真地读着,仿佛那些墨迹里藏着什么秘密。
早饭后,陈默带着拳谱来到赵老家中。今日赵老正在雕刻一块砚台,青黑色的石料在他手中慢慢成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京华墨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京华墨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