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爷爷,这是我爷爷给的拳谱。”陈默献宝似的将书拿给老人看。
赵老放下刻刀,接过拳谱仔细翻看,眼中流露出追忆的神色:“这是你爷爷的宝贝啊,当年我想借来看看,他都不舍得。现在传给你了,可见他对你寄予厚望。”
“赵爷爷也懂太极拳吗?”陈默好奇地问。
“我不懂拳,但我懂你爷爷。”赵老将拳谱还给陈默,目光深邃,“你太爷爷年轻时,凭这套拳法,在战乱中救过不少人,后来太平了,从此就隐居在此耕读过活,传给了你爷爷,再不肯轻易显露功夫。如今再传给你,是希望这门技艺不至失传。”
陈默抚摸着拳谱的封面,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学习的不仅是一门功夫,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天,陈默在赵老这里学习雕刻时格外专注。他发现雕刻和太极拳竟有相通之处:都需要放松手腕,都需要用意不用力,都需要在动静之间寻找平衡。
“赵爷爷,雕刻也要吗?”他忽然问道。
赵老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孩子,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开始开窍了。不错,雕刻也要松沉,手腕要松,心也要松。太用力,反而会失了灵气。”
傍晚回家时,陈默没有直接进屋,而是先到院中,对着那棵老槐树再次练习起金刚捣碓的起手式。这一次,他不再只想着动作的标准,而是努力寻找爷爷说的那种“松沉”的感觉。
陈正松站在窗后,静静地看着孙子练拳,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晚饭时,陈默吃得特别多。母亲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道:“练拳就是费力气,看把小默饿的。”
“今天学了什么招式?”父亲也难得地关心起来。
“金刚捣碓。”陈默咽下嘴里的饭,兴奋地比划着,“爷爷说,这是陈氏太极拳的母式,后面的招式都从这里化出来的。”
小妹才三岁,听不懂哥哥在说什么,只是学着陈默的样子挥舞着小手,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夜深人静时,陈默在油灯下再次翻开那本拳谱。那些晦涩的文字依然难懂,但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当他读到“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时,忽然想起白天那片飘飘落下的树叶。
他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喜欢京华墨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京华墨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