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临港化工园区的灯光已经亮起,像一片镶嵌在海岸线上的星河。林夏戴着安全帽,穿着厚重的防静电服,蹲在反应釜旁,手里拿着测温仪,眉头紧锁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年产3万吨的新型环保增塑剂项目试生产进入第三天,反应釜温度突然异常波动,从设定的180℃骤升至207℃,釜内压力同步超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安全阀起跳,甚至导致反应失控。
“林工,冷却系统已经开到最大负荷了,温度还是降不下来!”操作工小王的声音带着焦急,对讲机里传来设备运转的轰鸣声。
林夏站起身,拍了拍沾满油污的工装裤,快步走向控制室。监控屏幕上,各参数曲线如同失控的心电图,红色警报灯不停闪烁。她快速翻阅操作记录:“原料配比没问题,催化剂加入量也符合工艺要求……难道是搅拌桨故障?”
“刚检查过,搅拌桨运转正常,桨叶没有卡顿。”设备部主管老周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汗珠,“会不会是温控系统失灵?我们已经联系了仪表厂家,但他们最快明天才能赶到。”
林夏的心跳骤然加快。这个新型环保增塑剂项目是公司重点布局的绿色化工产品,投资近2亿元,试生产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抢占高端市场。作为项目工艺负责人,她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业化放大,全程跟进了两年,绝不能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原料进料速率,同时通入氮气稀释反应体系!”林夏果断下令,手指在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老周,你带人去检查夹套换热器,看看是不是换热管堵塞导致冷却效率下降。小王,密切监控温度和压力变化,每五分钟汇报一次数据。”
应急预案启动后,温度上升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依然维持在195℃以上,远超工艺允许的范围。林夏盯着屏幕,大脑飞速运转:夹套换热器堵塞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原料中残留的微量杂质在高温反应中容易结焦,附着在换热管内壁,影响换热效果。但拆开换热器检查至少需要四小时,试生产进程会被严重打乱,而且重新开车又面临未知风险。
“林工,要不我们先停车吧?等厂家来了查明原因再重启。”老周提议道。
“不行。”林夏摇了摇头,“现在停车会导致釜内物料反应不完全,不仅造成巨大浪费,还可能因为物料凝固堵塞管道,后续清理难度极大。再给我十分钟,我想想其他办法。”
她回到实验室,快速查阅工艺手册和中试数据。中试阶段曾出现过类似的温度波动,当时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惰性稀释剂来缓解反应放热。但工业化生产中,稀释剂的加入量需要精确计算,否则会影响产品收率和纯度。
“小王,立刻取样分析釜内物料的反应转化率!”林夏通过对讲机喊道,同时打开电脑上的工艺模拟软件,输入当前的温度、压力和物料组成数据,开始计算最佳稀释剂加入量。
十分钟后,分析结果出来了:反应转化率仅为65%,远低于预期的80%,这意味着大量物料还未反应,持续放热导致温度居高不下。林夏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果断下令:“加入5%的二甲苯作为稀释剂,分三次匀速加入,密切监控反应放热速率。”
稀释剂缓缓注入反应釜,温度开始缓慢下降。半小时后,温度稳定在182℃,压力也恢复到正常范围。林夏松了一口气,后背的工装已经被汗水浸透。老周也传来好消息:夹套换热器确实有部分换热管堵塞,他们已经临时清理了一部分,冷却效率有所提升。
“通知检修班,今晚连夜清理换热器,明天一早进行压力测试。”林夏安排道,“小王,继续监控各项参数,有任何异常立刻汇报。”
处理完突发状况,已经是深夜十一点。林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打开电脑,复盘这次温度异常的原因:原料预处理环节的过滤精度不够,导致微量杂质进入反应体系,是引发结焦堵塞的根本原因。她在备忘录里写下:“明天组织原料供应部和质检部开会,优化原料预处理工艺,增加一道精密过滤工序。”
第二天一早,林夏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项目经理张总的电话:“林夏,昨天的事情我听说了,处理得很及时。不过总部那边很关注,要求我们尽快拿出彻底的解决方案,确保试生产顺利推进。另外,下周集团董事长要过来视察项目,你负责准备工艺汇报材料。”
“好的张总,我会尽快落实。”林夏挂掉电话,立刻召集原料供应部、质检部和设备部的负责人开会。会上,各部门就原料预处理工艺优化、换热器定期清理方案和设备监测预警机制等问题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具体的执行时间表。
接下来的几天,试生产逐渐步入正轨,产品收率稳定在85%以上,纯度达到99.2%,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林夏也加班加点完成了工艺汇报材料,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技术亮点、工艺路线和市场前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