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浓稠的墨色中时,林夏已经裹着深蓝色的工装外套,推开了工作室斑驳的铁门。潮湿的空气裹挟着花岗岩、汉白玉与青田石混杂的清冷气息扑面而来,三十平米的空间里,形态各异的石料错落摆放,有的表面还沾着昨日未清理的石粉,在昏暗中宛如一群等待被唤醒的沉睡者。
她伸手摸索着打开工作灯,暖黄色的光晕瞬间铺满整个工作台。角落那方半人高的汉白玉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表面天然的云絮状纹理若隐若现。林夏摘下毛线手套,指尖轻轻抚过石料表面,冰凉的触感从指腹传来,像是触到了山间晨雾凝结的露珠。
又这么早?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夏回头,看见师兄陈默倚在门框上,深蓝色的工装裤膝盖处沾着石屑,手里提着两份豆浆油条。你呀,再这么拼命,小心未老先衰。他将早餐放在堆满设计图的矮桌上,金属保温杯与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林夏摘下防尘口罩,露出被口罩勒出红痕的脸颊:睡不着,总想着这块料子。她蹲下身子,手指顺着汉白玉表面的纹理游走,你看这纹路,多像流动的云,我打算做成《云海》系列的第三件作品。
陈默凑近端详,粗糙的手指轻轻叩击石料侧面:确实是块好料,质地够细腻。不过......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云鼎集团的周正点名要见你,指定要做一尊药师佛像。
林夏正在擦拭雕刻刀的手猛地一顿。三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尊被退回的观音像,住持失望的眼神,还有作品被撤下时,石屑簌簌落在她肩头的冰冷触感。她深吸一口气,将雕刻刀重重拍在工作台上:佛教题材的单子,我接不了。
夏夏,那次只是意外......
是我学艺不精!林夏打断他,声音在空旷的工作室里回荡。她转身背对着陈默,盯着墙上未完成的浮雕,佛像雕刻讲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道衣纹、每个手势都关乎教义。我......我还不够格。
然而命运总爱与她开玩笑。三天后的下午,一辆黑色商务车停在工作室门口。西装革履的周正握着紫檀木手串,在满墙的作品前驻足良久。他的目光掠过《枯山水》系列的青石摆件,最终落在角落一尊尚未完工的《敦煌飞天》泥塑上。
林小姐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筋骨,又有现代的灵气。周正转过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审视,我新落成的私人禅院需要一尊药师佛像,高两米,汉白玉材质。
林夏攥紧了口袋里的防护手套,指节泛白:周先生,佛像雕刻容不得半点差池。我建议您找更有经验的老师傅......
正因为如此,我才来找你。周正抬手制止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资料,这是药师佛的典籍资料,还有禅院的设计图纸。我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庄严法相,而是一尊能让现代人产生共鸣的佛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工作室墙上贴着的《佛像度量经》残页,听说你曾在云居寺闭关三个月研究造像?
这个细节让林夏心头一颤。那三个月里,她每日临摹古壁画,测量历代佛像的比例,甚至手抄过整部《造像量度经》。但那次失败的经历,像一道伤疤,始终横亘在她与佛教题材之间。
给我三天时间。林夏接过资料,纸张边缘的毛边蹭得掌心发痒。周正微笑着点头,临走前留下一句:期待看到石头里开出的莲花。
接下来的72小时,林夏把自己锁在工作室。她重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反复观看龙门石窟药师洞的影像资料,甚至拜访了三位不同宗派的僧人。当陈默强行踹开工作室的门时,满地的草稿纸与啃了一半的面包旁,林夏正跪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料上勾勒初稿,凌乱的头发上沾着石粉,活像个疯魔的匠人。
雕刻正式开始那天,林夏特意换上了外婆留下的银镯子。冰凉的银器贴着腕骨,仿佛能传递来自祖辈的力量。雕刻刀与石料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石屑如细雪般簌簌落下,在地面堆积成小小的白色山丘。为了雕琢药师佛慈悲的眼神,她反复修改了二十八次,每一刀下去都要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试图捕捉那种悲悯众生的神情。
然而,在雕刻右手施愿印时,意外发生了。随着一声脆响,一道裂痕沿着佛像的手腕蔓延开来,如同闪电划破晴空。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手中的雕刻刀坠地。
放弃吧。陈默蹲在她身边,声音里满是心疼,这块料子裂得太严重,就算补上也会影响整体效果。他伸手想要拉她起来,却被林夏甩开。
林夏跪在地上,指尖轻轻触碰那道裂痕。冰凉的纹路像一条蜿蜒的蛇,刺痛着她的神经。她想起师父临终前说的话:雕刻不是征服石头,而是倾听它的声音。可现在,这块她倾注无数心血的汉白玉,却发出了拒绝的呐喊。
连续三天,林夏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她尝试了金缮修复,用大漆调和金粉填补裂痕,却总觉得匠气太重;又试过用透明树脂填充,可平整的表面失去了石头的肌理。直到第五天清晨,她在古玩市场偶然看到一尊断臂的宋代菩萨像。残缺的右臂非但没有破坏美感,反而增添了一种历经沧桑的韵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