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李铁军、趴在闸口西侧的芦苇丛里,冻裂的手指紧紧抠着冻土,望着那道横贯运河的铁丝网——这是国民党军运河防线的关键节点,也是东进战役必须敲开的第一块骨牌。
二>、见·咽喉之地:古渡与封锁线的博弈
靳口,这个坐落于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交界的运河古镇,自明代起就是京杭运河“驼峰道”上的明珠。村南的积水大闸曾是漕运命脉,官吏在此日夜调控水位,山西会馆的飞檐下曾汇聚南来北往的客商。
但一九四七年底,这里已成国民党军的“陆上孤岛”:两丈多高的围墙圈住古镇,闸口两侧筑起三层火力碉堡,铁丝网从闸口延伸至两岸芦苇荡,渡船被烧毁,船民被驱离,连水里的鱼虾都成了巡逻队的枪下亡魂。“不拿下靳口,泰西的粮过不了运河,伤员转不到后方。”三营教导员王强在战前动员会上,指着地图上的靳口说,“敌人把这里当成‘运河长城’,咱们就要让它变成‘突破口’!”
他手里的马鞭重重敲在积水闸的位置——那里是敌军防御的核心,也是突击的重点。李铁军攥紧了怀里的炸药包,包上还留着老乡周大爷的体温。这位在运河上撑了半辈子船的老渔民,昨晚悄悄划着破冰船送来炸药,船帮上的弹痕触目惊心:“同志,闸口水下有暗桩,靠左岸有片浅滩,冰厚能过人。”周大爷的话像钉子钉在李铁军心里,他摸了摸冻得发僵的耳朵,耳后还留着周大爷给的冻疮膏痕迹。
三>、冰上突击:铡刀与炸药的交响
十二月十日夜,新月隐入云层。王强的手电筒发出三短一长的信号,李铁军跟着班长老张跃出芦苇丛,踩着冰面向铁丝网匍匐前进。冰面在身下“咯吱”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老张手里提着铡刀,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又是那个突破铁丝网的“秘密武器”。
“快!探照灯过来了!”老张突然压低声音,拽着李铁军滚进冰坑,冰水进入衣服里面,李铁军一个激灵,差点就要跳起来,老张一把按住他,李铁军向老张翻了两个白眼,老张轻轻一笑。光柱扫过头顶,国民党军的吆喝声顺着风飘过来:“共军要是敢来,就让他们喂鱼!”李铁军咬着牙,冻土把脸颊硌得生疼,冰水刺激的有点熬不住,心里暗骂:“狗娘养的,等着瞧!”探照灯转向的瞬间,老张挥起铡刀猛劈铁丝网立柱。“咔嚓”一声脆响,铁丝崩开一道口子。
李铁军紧随其后,像泥鳅一样钻过缺口,身后的战士们鱼贯而入,迅速向碉堡运动。突然,碉堡的机枪“哒哒”响起,子弹打在冰面上溅起细碎的冰碴。“火力掩护!”王强大喊着扔出烟雾弹,白色烟幕迅速弥漫在运河上空。李铁军和两名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向闸口碉堡,脚下的冰面突然裂开一道缝,冰水瞬间浸透棉裤。他顾不上刺骨的寒冷,连滚带爬冲到碉堡下,将炸药包塞进射击孔。
导火索点燃的瞬间,他听见碉堡里传来慌乱的叫喊,转身刚想跑,看见炸药包又被扔了出来,赶紧接住又塞回去。就在这时另一名战士拿着一根长木棍跑过来以下顶住,小李快跑!李铁军刚跑出六七米,“轰隆”一声巨响,碉堡的碎片混着冰雪从背后飞来,李铁柱立即被碎片混着冰雪划出几道伤口,木棍顶着另一名战士飞出好几米才落地,碎片混着冰雪向他扑面而来,划伤了他的后背和大腿,瞬间血水殷红了后背和腿,晕了过去。
“冲啊!”王强振臂高呼,战士们踩着冰碴冲向靳口古镇。李铁军回头望去,老张正拖着一名受伤的战友往回撤,鲜血在冰面上拖出一道暗红的痕迹。古镇的围墙下,周大爷带着渔民们用镐头砸开城门,他们的蓑衣上还沾着运河的冰碴。
四>、见·民心如闸:从战火到炊烟的重生
战斗持续到凌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靳口古镇的围墙上时,枪声渐渐平息。李铁军坐在积水闸的废墟上,望着战士们从敌军仓库里搬出一箱箱粮食——那是从百姓手里抢来的小米和棉花。周大爷颤巍巍地摸着粮袋,老泪纵横:“这些粮,是俺们准备过冬的啊……”
三营战士们把粮食分还给老乡,李铁军给周大爷送粮时,发现老人正给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同志,你看这闸口还能修不?”周大爷指着破损的闸门问,“开春化冻,运河还得通航呢。”李铁军看着老人冻裂的双手,突然想起出发前教导员的话:“咱们打仗,不光是为了赢,更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好好过日子。”
战后第三天,靳口古镇就响起了锤凿声。老乡们拆了敌军的碉堡,把木料用来修补闸门;战士们帮着清理河道里的暗桩,周大爷的“弹孔破冰船”成了运输工具,往来于运河两岸运送物资。有天夜里,李铁军在闸口值班,听见老乡们在山西会馆的废墟上唱歌,歌声混着运河的水声,在寒夜里格外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蚀第一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