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攥着那片还沾着暖意的干槐花,看着小石头踮脚给老槐树插香的模样,忽然觉得指尖的香变得更软了。风从槐树枝桠间漏下来,带着刚落的花瓣,飘在香灰碗上空,像在接住那缕轻烟。赵婆婆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眼角的细纹里盛着笑:“这就对了,跟树说话得轻声,它听得到。”
胡叔把带来的新茶罐放在树根旁,罐口的红布飘着,混着槐花的香:“昨儿晒的头茬茶,给槐树爷爷留一罐,算谢它的花瓣。”小石头蹲在旁边,把刚蒸的馒头掰成小块,摆在树根下,还特意摆成小堆:“这样蚂蚁也能吃,槐树爷爷不孤单。”话音刚落,就见几只黑蚂蚁从石缝里爬出来,围着馒头块转,沈砚想起昨儿在西院救苏晓时,也是这些小生灵帮着收拾碎米,心里忽然软下来——原来这巷里的活物,都在悄悄护着彼此。
“走,去园里看看,泉脉定是松快了。”赵婆婆转身往西院走,拐杖头敲在青石板上,“笃笃”的声,像在跟石板打招呼。众人跟在后面,刚拐过老椿树,就听见西院传来“叮”的一声——铜铃的响,脆得像刚融的糖,比昨儿清亮了不止三分。小石头跑得最快,冲进木栅门就喊:“藤丝亮了!芽儿也高了!”
果然,藤架上的藤丝泛着浅绿,细绒在日头下闪着光,风一吹就轻轻晃,碰得铜铃“叮铃”响;土埂边的新藤芽,芽尖比昨儿高了半指,叶瓣展得平平整整,沾着晨露,亮得晃眼;泉眼的水更清了,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还有那条黑亮亮的小泥鳅,正绕着薄荷根游,尾巴摆得欢,比之前胖了点。
苏晓和凌峰已经在泉眼边忙活了——苏晓蹲在槐叶上,把薄荷轻轻铺在竹匾里,离泉眼的石板足有三尺远;凌峰则拿着块干净的布,仔细擦着石板,连缝里的泥都抠出来了。“赵婆婆!胡叔!”苏晓抬头看见众人,笑着招手,“今早舀泉眼的水,手一碰到就觉得暖,不像之前那么凉了。”
赵婆婆走过去,伸手探了探泉水——果然,水是温的,没有之前的寒劲。她指着泉眼边的小石子:“脉气顺了,水就暖了——你们看,石板缝里的草都冒绿了。”众人低头看,石板缝里果然钻出几株细草,嫩得能掐出水,凌峰笑着说:“昨儿还没呢,这泉脉倒真疼草,一夜就催它长了。”
王嫂和张婶提着竹篮走进来,张婶的篮里装着刚蒸的红糖糕,热气裹着甜香飘得满园都是;王嫂的篮里则是新腌的糖蒜,脆生生的,还带着点甜。“给赵婆婆赔罪,昨儿没记着规矩,让苏丫头受了惊。”张婶把糖糕递过去,“这糕用的是西院泉眼的水蒸的,甜得软,您尝尝。”
赵婆婆接过一块,咬了口——红糖的甜混着泉水的软,从嘴里暖到心里,她点头道:“有心了——其实昨儿的事,也不全是你们的错,这院的物件久了没跟人亲近,也想闹闹,提醒你们记着它。”胡叔把糖糕分给众人,小石头咬了一大口,糖渣沾在嘴角,苏晓伸手帮他擦掉,笑着说:“慢些吃,别噎着,还有呢。”
沈砚拿着糖糕,走到泉眼边,轻轻掰了小块放在石板上:“泉脉也尝尝,谢它饶了苏晓。”刚放下去,就见泉眼的水冒了个小泡,像在应他,众人都笑了,王嫂说:“你看,它真懂,这就领了情。”
李伯扛着个新扎的竹扫帚走进来,扫帚枝是用软竹编的,看着就轻。“昨儿听赵婆婆说,藤根旁得常扫,别积着落叶,免得闷着根。”他蹲在藤架下,轻轻扫着落叶,动作轻得像怕碰疼藤丝,“这藤跟人似的,得常拾掇,才长得精神。”
赵婆婆走到藤架下,伸手摸了摸藤丝,忽然说:“该给藤丝系个红绳,沾点喜气——昨儿犯了忌,系个红绳,算给它压惊。”张婶赶紧从兜里掏出根红绳,是她给自家孙女儿编手链剩下的,红得亮。沈砚接过红绳,踮着脚,在最粗的那根藤丝上系了个蝴蝶结——红绳绕着绿丝,像朵小花开在藤上,风一吹,红绳晃着,铜铃也跟着响,格外热闹。
“对了,苏丫头,你昨儿晕的时候,说看见泉眼里飘着槐花瓣?”赵婆婆忽然想起这事,转头问苏晓。苏晓点头,手里还攥着片薄荷:“是,一片白嫩嫩的花瓣,飘在水面上,我刚想伸手捞,就觉得冷。”赵婆婆笑了,指着老槐树的方向:“那是老槐树给泉脉递的信——知道泉脉气闷,就撒片花瓣劝它,这树和泉,原是老相识。”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巷里的物件都是连着的——老槐树护着泉脉,泉脉养着藤丝,藤丝绕着铜铃,连蚂蚁和小泥鳅,都是这园里的伴。小石头蹲在芽儿旁,撒了点柏叶丝,小声说:“芽儿,你也跟它们好好处,别闹脾气,我们天天来看你。”芽儿的叶瓣颤了颤,像在点头,晨露落在土上,渗进去,没一会儿就润出个小坑。
凌峰忽然想起什么,跑回家拎了个小竹桶来,桶里装着刚从集市买的鱼食。“给小泥鳅加点餐,昨儿让它跟着担惊了。”他蹲在泉眼边,轻轻撒了点鱼食,小泥鳅立马游过来,小口啄着,尾巴摆得更欢了。沈砚也凑过去看,忽然发现泉眼边的青石板上,有个浅浅的印子,像片槐花瓣的形状——赵婆婆说,那是泉脉记着老槐树的情,把花瓣的印子刻在石板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