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的喧嚣与归国的热潮,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林烨团队以惊人的效率,将所有的浮华与诱惑隔绝在外,迅速沉潜下来,如同一艘调整好航向的巨轮,驶入了更深、更静的水域。
“华风典颂”巡演的概念一经内部提出,便点燃了核心团队所有人的激情。但林烨和苏雨墨,却在一次深夜长谈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巡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表达,是‘术’的展现。”林烨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望着脚下这座千年古都沉睡的轮廓,声音沉稳,“但雨墨,我一直在想,格莱美之后,我们真正该留下的,是什么?是几场轰动一时的演出?还是一张载入史册的专辑?”
苏雨墨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过来,递给他,眼神温柔而睿智:“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声命体》探索的是声音的生命,而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延续。”
林烨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他转身,看向苏雨墨,眼中闪烁着与她同频的灵光。
“没错,延续。我们不能只做舞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声命体’,更要做土壤之下,那个输送养分、催生新芽的根。我们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系统性地、持续地去发掘、培养、支持未来‘声命体’的支点。”
“一个基金会。”苏雨墨轻轻接上他的话,语气肯定。
“对,一个专注于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基金会。”林烨的眼神愈发坚定,“巡演是我们的‘剑’,锋芒毕露,开疆拓土。而基金会,将是我们的‘犁’,默默耕耘,播种未来。”
这个想法,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团队内部激荡起新的涟漪。
李悦立刻看到了其深远的价值和……复杂的挑战。她连夜召集了核心会议。
会议室内,灯光雪亮。白板上一边是“华风典颂”巡演的初步城市规划,另一边,则是一片空白,等待着崭新的蓝图。
“基金会,我原则上同意。这是格局的体现,也是塑造品牌深度的关键。”李悦开门见山,手指敲打着桌面,“但我们必须明确几个核心问题:定位、模式、以及最重要的——初始资金和可持续性。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个依靠你个人名气和无底洞式投入的空中楼阁。”
张哲兴奋地搓着手:“定位好说!就是支持有潜力的年轻人搞跨文化音乐实验嘛!像我们当年一样,只不过我们那会儿是摸石头过河,现在我们可以给他们搭桥!”
“搭桥需要坚实的桥墩。”李悦冷静地指出,“资金从哪里来?初期可以靠林烨的个人投入和格莱美带来的品牌溢价拉到的首批赞助。但长期呢?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一直安静聆听的苏雨墨,此时轻轻开口:“悦姐,基金会不应该仅仅是慈善施予。它可以是一个平台,一个连接创意、资本与市场的枢纽。”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那片空白上勾勒起来。
“我们可以设立几个核心板块。”
“第一,‘新乐府计划’。面向全球华人青年音乐人,征集基于中国经典音乐元素(不限于民歌、戏曲、传统器乐)的创新改编或原创作品。每年评选优胜者,提供包括奖金、专业导师指导(林烨、塞缪尔乃至宫本大师这样的资源都可以整合进来)、以及进入‘华风典颂’巡演编曲团队或工作室实习的机会。”
林烨眼中一亮,补充道:“对!这不是比赛,是‘计划’,是长期的陪伴式成长。最终的优秀作品,甚至可以由基金会投资,制作成高质量的合辑,推向市场。”
苏雨墨点点头,继续道:“第二,‘声命实验室’。设立一个开放性的创作空间,配备先进的音乐制作设备,邀请获得支持的青年艺术家驻留创作,鼓励他们像林烨和塞缪尔那样,进行跨领域、跨文化的音乐实验。实验室的成果,可以定期举办小型发布会或线上直播,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第三,也是解决可持续性的关键,”她笔尖一顿,“‘华风文创与发展’。将基金会支持产生的优秀音乐IP,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比如,与‘华风典颂’巡演联名的限量版黑胶、数字藏品;与优秀设计师合作,推出基于音乐主题的文创产品;甚至未来,可以衍生出高品质的小型音乐节品牌。所有商业收益,反哺基金会运营和新的支持计划。”
她放下笔,看向李悦和李哲:“这样,基金会就不再是单纯的消耗,而是一个拥有‘挖掘-培养-展示-转化’完整生态的良性循环体。它用商业的活水,滋养艺术的幼苗。”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李悦看着白板上那个初具雏形的、结构严谨的生态图,眼中充满了震撼。她原本以为苏雨墨只是个富有艺术气息的伴侣,没想到她竟有如此清晰的商业逻辑和战略眼光。这个方案,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她的所有顾虑。
张哲已经激动得站了起来:“太牛了!雨墨!这规划太清晰了!这就不是基金会了,这简直是要打造一个中国新音乐的‘硅谷’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