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城郊这片名为“月亮湾”的新钓点。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枯黄的芦苇和远处朦胧的山影,空气清冷而湿润。李鹏开着车,载着王刚和一大堆装备,按照钓友提供的定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略显偏僻的野塘。
“嚯,这地方可以啊,看着就藏鱼!”李鹏停好车,一边卸装备,一边兴奋地打量着环境,职业病让他已经开始构思拍摄角度。
王刚没有立刻回应,他站在水边,目光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仔细审视着这片陌生水域。他观察着风向、水流(虽然几乎静止)、水深(通过远处的水草和地形判断),以及水面是否有鱼星泛起。
“水比较瘦,能见度不错,岸边水草多,下面应该有结构。”王刚低声对李鹏说了一句,像是在分析,也像是在为接下来的拍摄铺垫解说词。
他们选了一处相对平坦、背后有树林遮挡微风的位置。刚支好钓椅,架好鱼竿,旁边不远处一位早到的钓友就主动凑了过来。这位钓友约莫五十多岁,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戴着毛线帽,脸膛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户外战斗的老手。
“哥们,新来的?看着面生啊。”老周很健谈,递过来一支烟,“这地方不错吧?我老在这蹲守,就是鱼有点滑口,不好钓。”
王刚笑着摆手谢绝了香烟:“谢谢,我不抽烟。是啊,第一次来,听群里其他朋友说这里环境好。”他顺势介绍了一下李鹏,“这是我兄弟,过来拍点素材。”
寒暄几句后,话题很自然就转到了钓鱼上。李鹏的相机早已悄然开启,记录着这自然而然的交流。
“老弟,你今天用的啥线组?”老周看着王刚正在调试的鱼竿,好奇地问道。
“今天目标鱼是鲫鱼,可能有点小鲤鱼。主线1.2,子线0.6,5号袖钩。”王刚一边熟练地绑着子线,一边回答。
“哟,这么细?”老周有些惊讶,“我在这都用1.5拉1.0,有时候口轻点,但保险啊,万一碰上个大点的鲤鱼呢?你这线组,怕是要切哦。”
王刚笑了笑,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耐心解释:“周哥,线组粗细,得看鱼情和水情。这水清,天冷,鱼口肯定轻、滑。用细线小钩,出口更清晰,信号更真实。至于鲤鱼,”他指了指旁边水草区,“这季节,大鲤鱼活性不高,就算碰上了,0.6的子线,操作得当,一两斤的也没问题。关键是把能拿到的口先抓住。”
老周将信将疑地点点头:“有道理是有道理……那你调漂呢?我在这都是调三四目,钓六七目,钓顿的,守死口。”
这时,王刚已经挂上线组,开始精确调漂。他采用的是带钩调漂,一边操作一边解说(主要是对着李鹏的镜头,也像是说给老周听):“这种轻口鱼情,调漂更要精细。我今天打算**带钩调四五目,钓两三目,甚至钓一目**。”
“钓这么灵?”老周更吃惊了,“这地方小杂鱼也不少,太灵了不得闹疯掉?漂跳舞一样,怎么看口?”
“正是因为鱼口轻、滑,我们才要钓灵。”王刚语气沉稳,手上动作不停,精准地修剪着铅皮,“钓钝了,很多细微的试探、轻口,信号出不来,或者出来已经是死口。钓灵,能抓住鱼第一次试探、吸入的那个瞬间。至于小杂鱼闹,”他抬起头,看了看水面,“可以通过饵料状态和钓法来规避,不能因噎废食。”
他调试好浮漂,精准地抛竿入水,浮漂缓缓立起,稳定在预设的四目多一点点,位置不偏不倚。
老周看着王刚这一套行云流水、思路清晰的操作,眼神里收起了最初的随意,多了几分认真。
接着是开饵。老周看着王刚从饵料箱里拿出几种不同的商品饵,又拿出拉丝粉、状态粉,甚至还有一小瓶药酒和虾粉,不由得咂舌:“老弟,你这装备够全的啊!我一般就一包蓝鲫打天下。”
王刚一边根据刚才对水情的判断搭配饵料,一边笑着说:“周哥,饵料也得对症下药。这水瘦,天冷,鱼需要动物蛋白,所以腥味要足,但味道不能太冲,不然容易引起小鱼闹窝。我今天的思路是**腥香为主,辅以一点奶香提诱食性,再加点状态粉减轻比重,让饵料更蓬松、入口性更好**。”
他详细解释着每种饵料的比例和作用,加水的时候更是用量杯精确控制,反复揉打,感受着饵料从干散到软黏的状态变化。“开饵,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要了解你手中这团饵料在水下的状态——是雾化、是剥落、还是持钩?这决定了你能不能把鱼诱过来,并且让它安心地吃下去。”
老周听着王刚条理分明的分析,看着他专业的手法,再对比自己往常那种“差不多就行”的开饵方式,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佩服的神色。他不再多话,默默地看着王刚操作。
一切准备就绪,王刚开始作钓。果然如老周所说,小杂鱼很快就开始闹窝,浮漂时不时就有一些小动作。但王刚并不急躁,他通过控制饵料大小、提竿频率和放口,耐心地过滤着虚假信号。最后实在小鱼太多,王刚将子线改短到四五公分,搓小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