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过问事故的消息,像一阵寒风掠过省委大院。李鸣风放下电话,面色凝重。这次的事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安全生产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较量。
“书记,要不要先准备一份详细报告?”秘书赵成谨慎地问道。
李鸣风摆摆手:“不急。先弄清楚纪委收到的是什么举报材料。”
他沉思片刻,拨通了一个号码:“老领导,最近身体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鸣风啊,就知道你会打来。纪委那边确实收到了一些材料,不过你放心,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东西。”
“具体是...”
“主要是说你借改革之名排除异己,还有说你亲属参与稀土生意。”老领导顿了顿,“不过这些都没有实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诬告。”
李鸣风心中稍安:“谢谢老领导关心。”
“不过你也要小心。”老领导提醒,“对方这次是有备而来,不会轻易罢休。”
挂掉电话,李鸣风立即着手布置。他首先让秘书整理改革以来的所有会议记录和文件,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的部署材料。同时,他联系了几位在稀土领域的权威专家,准备了一份专业鉴定报告。
做完这些,李鸣风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邀请纪委工作组听取汇报。
“书记,这样会不会太被动了?”赵成有些担心。
“主动总比被动好。”李鸣风胸有成竹,“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第二天,纪委工作组如期而至。带队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副局长,态度不冷不热。
“李书记,我们收到反映,说您在稀土改革中独断专行,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副局长开门见山。
李鸣风不慌不忙,首先出示了改革以来的会议记录:“这是所有相关会议的记录,每次研究改革方案时,都专门讨论了安全生产问题。这是会议视频资料。”
接着,他请出专家团队:“这几位是国内顶尖的安全生产专家,他们可以证明,我们采取的安全措施是科学合理的。”
最后,他抛出了关键证据:“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是公安机关的初步结论,证实是有人故意破坏。”
副局长仔细翻阅材料,面色渐渐缓和:“这些材料很有说服力。不过,关于您亲属参与稀土生意的反映...”
“这是我全家的资产申报材料。”李鸣风早有准备,“所有直系亲属的工作和投资情况都在这里,请组织审查。”
副局长看了看材料,点点头:“李书记准备得很充分啊。”
“身正不怕影子斜。”李鸣风坦然道,“我欢迎组织监督。”
送走纪委工作组,李鸣风知道这只是第一关。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果然,刘建国很快采取了新动作。在次日的书记办公会上,他提出要成立事故责任调查组,由他亲自挂帅。
“建国书记日理万机,这种具体工作还是我来负责吧。”李鸣风立即反对。
“鸣风同志,你这是要回避监督吗?”刘建国语带讥讽。
“恰恰相反。”李鸣风从容应对,“我已经邀请省人大、政协组成联合监督组,全程监督调查工作。同时,我们也欢迎媒体监督。”
这个回应出乎刘建国意料。他没想到李鸣风如此大胆,居然主动引入外部监督。
“既然这样,那就按你说的办。”刘建国勉强同意,“不过调查组还是要以省委名义成立。”
“可以。”李鸣风爽快答应,“我建议由省纪委、安监局、公安厅联合组成,确保专业性。”
双方达成妥协,但暗中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调查组成立后,李鸣风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他主动要求暂停自己在稀土改革中的相关工作,专心配合调查。
这个举动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连一些中立常委都认为,李鸣风姿态很高,是真金不怕火炼。
与此同时,李鸣风暗中布局。他让王强等人继续推进改革,但改用更隐蔽的方式。同时,他通过老领导的关系,向更高层反映了有人阻挠改革的情况。
一周后,局势出现转机。一家中央媒体刊发了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稀土改革的成效,特别强调了改革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报道还隐晦地批评了某些人借事故阻挠改革的行为。
这篇报道的发表,让刘建国措手不及。更让他震惊的是,报道中引用的很多数据,连他都不清楚。
“李鸣风这是要干什么?”刘建国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
“书记,看来他早有准备。”秘书小心翼翼地说。
就在刘建国恼火之时,李鸣风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他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事故调查进展。
发布会上,李鸣风坦然面对记者提问:
“请问李书记,事故是否与改革过快有关?”
“改革与事故没有必然联系。恰恰相反,正是改革中更新的安全设备,避免了更大损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