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风站在千湖市第一中学的操场上,望着斑驳的教学楼和拥挤的教室,眉头紧锁。这所曾经的王牌中学,如今在全省排名已滑至中游。
“书记,实在对不起,没想到您突然过来。”校长紧张地擦着汗。
“我要是不突然来,怎么看得到真实情况?”李鸣风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带我去教室看看。”
走进高三(五)班,李鸣风愣住了:教室里密密麻麻塞了七十多个学生,后排学生几乎贴着墙坐,连过道都加了座位。
“一个班多少人?”李鸣风问。 “七...七十二人。”校长声音发颤。
李鸣风又查看了实验室、图书馆、食堂,情况更令人揪心:实验设备陈旧,图书更新缓慢,食堂拥挤得需要分四批就餐。
“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善?”李鸣风问陪同的教育局长。 “市里经费有限,要先保工资保运转...”教育局长小声解释。
“糊涂!”李鸣风罕见动怒,“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未来的竞争力!再穷不能穷教育!”
他当即改变行程,用三天时间暗访了城乡20多所学校。结果令人震惊:城乡教育差距巨大,农村学校教师老化严重,城市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
最让他痛心的是,在一所乡村小学,他看到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年轻教师一年换一茬。“留不住人啊,”老校长叹气,“条件太差,有点本事的都走了。”
当晚,李鸣风彻夜未眠,起草《千湖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二天一早,他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
“同志们,我看了三天学校,睡不着觉啊!”李鸣风动情地说,“我们的教育欠账太多,这样下去会耽误一代人,更会影响千湖的长远发展!”
他抛出教育振兴计划:三年投入10亿元,新建改建50所学校,彻底消除大班额和危房;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会场一片寂静。终于,常务副市长开口:“书记,10亿是不是太多了?财政压力太大...”
“没钱就想办法!”李鸣风斩钉截铁,“压缩三公经费,盘活存量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当场成立教育振兴领导小组,亲自任组长:“我要每月听一次进度汇报,哪个区县完不成任务,一把手直接问责!”
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撼全场。散会后,李鸣风立即行动:带队赴省里争取资金,三天争取到2亿元专项补助;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募得教育基金1亿元;甚至亲自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创新提出“教育联盟”模式:让优质学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实行师资交流、资源共享。他还推动职业技术学院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入学即入职”。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教师轮岗交流中,部分优质学校教师抵制:“凭什么让我们去农村?”
李鸣风亲自座谈:“教育不是特权,是责任。你们去了农村,影响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一代人!”他宣布:轮岗经历与职称评定、提拔使用挂钩。
同时,他大幅提高农村教师补贴,建设教师周转房,解决后顾之忧。三个月后,首批200名教师主动报名下乡支教。
学校建设也遇到难题。一所新建学校选址涉及拆迁,居民阻挠施工。李鸣风直接到现场:“大叔大妈,学校建好了,受益的是你们的孩子孙子啊!”他当场承诺:优先安排拆迁户子女入学,提供就业帮扶。群众鼓掌通过。
最让人叫绝的是职业教育改革。李鸣风发现企业与学校需求脱节,直接让教育局“退居二线”,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校企合作。结果立竿见影:三个月共建20个实训基地,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超亿元。
教育振兴初见成效:新建学校陆续竣工,大班额基本消除;教师待遇大幅提高,流失率下降70%;职业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起薪超过本科生。
但李鸣风并不满足。他在调研中发现新的问题: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
“不能换汤不换药!”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降低考试分数权重,增加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小学三年级前不留书面作业;禁止学校公布考试成绩排名。
改革遇到更大阻力。家长联名反对:“这样孩子怎么考大学?”甚至有人到市委门口请愿。
李鸣风直接开通“教育民生热线”,与家长对话:“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考试机器!千湖的孩子不仅要考得好,更要活得好!”
他组织家长参观素质教育示范校,看到孩子们阳光自信的表现,许多家长转变了观念。
更让人惊叹的是,李鸣风亲自抓教育质量。他建立“教育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每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行“教研员驻校制度”,让教研真正下沉一线;甚至每月抽一天到学校听课,与教师研讨教学方法。
千湖教育焕然一新:教育质量跃居全省前列,素质教育经验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更难得的是,城乡教育差距大幅缩小,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毕业季,李鸣风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所农村学校孩子们画的《我心中的李叔叔》。画中的他站在教室前,孩子们笑靥如花。
“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李鸣风动情地说,“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夜幕降临,李鸣风在笔记中写道:“教育振兴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只争朝夕。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等不起,千湖的未来等不起...”
是的,这场教育突围战,不仅改变了千湖教育的面貌,更彰显了李鸣风作为决策者的远见和担当。而收获的,是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