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副书记的头衔,如同一枚沉甸甸的砝码,悄然改变了李鸣风在榆林权力天平上的位置。他不再是那个只需专注于开发区一隅的猛将,而是需要放眼全县、协助方文山书记协调各方、参与重大决策的核心成员之一。新的棋盘已然铺开,每一步落子都需更加审慎,也更考验全局视野。
第一次以县委副书记身份参加县委常委会,李鸣风感受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会议室里椭圆形的长桌,象征着权力的核心圈层。县委书记方文山端坐主位,目光沉静,掌控全局。县长郑卫国坐在方文山左手边第一个位置,表情严肃,偶尔看向李鸣风的眼神复杂难辨,既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其他常委们,或热情招呼,或微笑示意,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位最年轻、上升势头最猛的“新巨头”。
会议的议题涉及全县农业产业化推进和防汛抗旱准备。当讨论到资金分配时,郑卫国提出将有限的水利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几个传统农业大镇:“这几个镇是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一旦汛期出问题,影响的是全县的粮袋子!开发区那边,宏远项目落地,财政状况改善不少,他们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多想想办法。”
这话看似合理,却隐隐有将开发区与全县利益割裂、压缩开发区资源空间的意思。
李鸣风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等郑卫国说完,才沉稳开口:“郑县长关心粮食安全,心系传统农业大镇,这非常重要。不过,我认为,看待资金分配,不能孤立地看局部,更要着眼于全局发展和长远效益。”
他调出准备好的数据:“第一,开发区去年税收增量占全县的65%,今年预计占比更高。开发区的‘钱袋子’鼓了,最终受益的是全县财政大盘子。第二,开发区并非不需要水利投入。宏远项目所在的区域,地势相对低洼,新的产业工人生活区也面临防洪排涝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规划的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孵化园,选址就在开发区北翼的河滩地整治区域,那里的防洪标准提升,是项目安全落地的刚性需求!这不仅是开发区的需要,更是全县未来新兴产业布局的安全保障!”
他看向方文山:“方书记,我建议,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坚持‘保安全、促发展、讲效益’的原则。既要保障传统产粮区的安全底线,也要兼顾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的必要投入。是否可以由水利局牵头,结合防汛重点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一个更科学、更精细的分配方案,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李鸣风的发言,数据支撑有力,逻辑清晰,既回应了郑卫国的关切,又明确提出了开发区的正当诉求,更上升到了“保安全、促发展、讲效益”的高度,展现出了县委副书记应有的全局观和协调能力。
方文山微微颔首,显然对李鸣风的第一次常委会发言颇为满意:“鸣风同志的建议很务实。水利局牵头,一周内拿出一个兼顾各方、突出重点的细化分配方案,下次常委会审议。”
郑卫国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无法再反驳,只能阴沉着脸应下。其他常委看向李鸣风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重视。
县委层面需要协调平衡,但开发区的“基本盘”和“试验田”,李鸣风丝毫没有放松。他的工作重心,依然牢牢钉在推动“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化上,尤其是未来产业布局这块硬骨头。
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孵化园的建设进度被列为“一号工程”,李鸣风亲自盯进度、解难题。资金压力依然是最大的拦路虎。虽然“未来产业培育基金”已设立,但面对动辄数千万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后续源源不断的孵化扶持需求,杯水车薪。
李鸣风没有坐等财政输血,而是将董国云关于“开源”的教诲落到了实处:
他责令国资办彻底清查开发区闲置的标准厂房和办公用房,果断将两处位置尚可但长期空置的厂房,以“先租后购”的模式,低价租给了一家急需扩大生产的已入驻科技企业,既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又盘活了资产,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将另一处位置偏远的旧办公楼整体打包,委托给专业机构运营,改造成面向初创企业的低成本共享办公空间,收取管理费。
科技创新局全员化身“政策研究员”和“项目申报员”,在李鸣风的亲自把关下,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专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精心包装申报了三个重大项目。李鸣风更是利用新晋县委常委的身份,带着材料多次跑市发改委、科技局,甚至通过董国云副市长的渠道,向省里相关厅局进行专题汇报,争取支持。
撬动社会资本,这是最难也是最具想象空间的一步。李鸣风指示刘明远,主动接触省内有实力的风投机构、产业基金。他亲自出面,与几家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闭门洽谈,不是简单地“要钱”,而是描绘开发区未来产业的蓝图,阐述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和风险共担机制,强调开发区在政策、土地、项目源上的独特优势。他需要的是“战略投资者”,而非“短期套利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