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报》的油墨气息尚未在空气中完全散去,扫盲班朗朗的读书声也依旧在营区回荡,但林晓知道,这些外在的形式,还需要一个更坚实的内核来支撑。竹内特遣队在“外线区”愈发频繁和诡异的渗透活动,以及各方联络官眼中那隐藏不住的审视与算计,都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必须让核心团队成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臂膀,更要成为思想上高度认同的同行者。
在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林晓将查理、张三、赵劲,以及几位从北非时期就跟随他、如今担任营团主官的老弟兄,召集到了指挥部旁边一间僻静的木屋里。这里没有地图,没有沙盘,只有几盏煤油灯和一圈粗糙的木凳。
众人落座,气氛有些疑惑,不知道旅座为何在此时进行这样一次小范围的秘密会议。
林晓没有立刻开口,他沉默地给每人倒了一碗粗茶,然后坐回自己的位置,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而坚毅的面孔。这些人和他一起穿越过北非的沙漠,经历过海上的风暴,如今又在这缅北的丛林中并肩浴血。
“弟兄们,”林晓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深沉,“咱们从北非一路杀回来,在这野人山站稳了脚跟。端了鬼子的机场,救了英国佬,名头是打响了,连丘吉尔都得说声谢谢。看起来,咱们是风光无限。”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咱们脚下的地,还不算太稳。鬼子把咱们当成了心腹大患,重庆那边对咱们猜忌重重,英美拉拢咱们,也无非是想让咱们当他们的马前卒。咱们现在,就像走在钢丝上,一步踏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众人都默默点头,这些都是他们切身感受到的压力。
“所以,我今天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林晓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们‘东方旅’,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只是为了打鬼子吗?打完鬼子之后呢?我们这些人,该何去何从?”
问题抛出,木屋里一片沉寂。打鬼子,这个目标清晰而明确。但之后呢?没有人仔细想过。或许解甲归田,或许被重庆收编,或许……
林晓没有等待答案,他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们看到的这个国家,积贫积弱,内部纷争不断,官场腐败,军队派系林立。为什么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却总是打不好仗?为什么我们地大物博,老百姓却活得如此艰难?”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根子烂了!”林晓一针见血,“光是赶走日本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今天赶走了日本人,明天还会有别的灾难降临到这片土地上,降临到我们的父老乡亲头上!”
查理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张三虽然依旧沉默,但紧握的拳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赵劲和其他军官也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那我们……能做什么?”一位营长忍不住问道。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里,在这片我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尝试种下一颗不一样的种子!”林晓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东方旅’,不能仅仅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我们要成为一个样板,一个希望!”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下静谧的营地。
“在这里,我们推行官兵平等,打破旧军队的压迫和隔阂;我们组织民众,武装民兵,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被盘剥的对象;我们开办扫盲班,让最底层的士兵和百姓也能睁眼看世界,明白自己为何而战;我们自力更生,发展军工,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施舍上;我们创办报纸,统一思想,传播新的理念!”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打赢眼前这场战争!更是为了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一条能让这个国家真正站起来、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的道路!我们要证明,中国,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军人,可以不是只知道欺压百姓的兵痞!中国的未来,可以充满希望!”
木屋里鸦雀无声,只有煤油灯芯燃烧的噼啪声。林晓的话语,像一道强烈的闪电,劈开了他们心中某些固有的藩篱,展现出一个前所未有、却又令人心潮澎湃的图景。
“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建立的每一个制度,培养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为那个新的中国播下种子!”林晓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也许我们这些人看不到它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但只要种子播下了,就有希望!我们‘东方旅’,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支战斗部队,我们代表的是中国的新希望!是一种打破黑暗、创造光明的可能!”
他走回座位,看着被他这番话震撼到的核心成员们,语气放缓,却更加恳切:“这条路,会比单纯的打仗艰难百倍。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明枪暗箭,更多的误解和打压。我需要你们,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与我同生共死,更要在思想上与我同心同德!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何而战,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们不仅仅是在为生存而战,更是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