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部,盟军提供的临时营地内,难得的宁静笼罩着晨曦。空气中飘散着消毒水和新刈青草的味道,与缅北丛林那湿重腐朽的气息截然不同。轻伤员在院子里缓慢活动着筋骨,重伤员则在条件优越的野战医院里接受着持续的救治,肯特的生命体征在盘尼西林(盟军作为感谢物资的一部分优先提供)的作用下终于稳定下来。
林晓站在营房二楼的窗口,望着远处跑道上一架起飞的C-47运输机,目光沉静。他身上换上了干净的盟军提供的卡其布军便服,但精神上的疲惫并非一次酣睡就能消除。弗格森少校临终前的托付、沼泽中的挣扎、河滩上的血战、还有那些永远留在异国丛林里的年轻面孔,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记忆里。
“旅座,”查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宿醉未醒般的亢奋与疲惫交织的神色——他昨天才驾驶着那架伤痕累累的P-40安全返回,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盟军司令部转来的电报,最高级别加密。”
林晓转过身,接过文件。查理解释道:“是伦敦直接发来的,通过外交密电渠道转到战区司令部,再转给我们。内容……您自己看吧。”
林晓展开电文。纸张是优质的司令部落款纸,抬头是醒目的英国皇家徽记。电文内容并非冰冷的军事指令,而是一份充满感情色彩、措辞极其正式且郑重的感谢信。
信的落款是: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惊悉阁下率‘东方旅’英勇将士,不畏艰险,深入虎穴,于缅北重围之中,成功解救我大英帝国钦迪特‘彗星’分队之大部分成员。此举不仅挽救了数十位忠诚勇敢士兵之生命,更极大地鼓舞了盟军之士气,沉重打击了日寇之嚣张气焰。阁下及贵部所展现之超凡勇气、坚定信念及卓越之战术执行力,令人深感钦佩……”
林晓的目光继续向下,落在了最关键的一段话上:
“……仁安羌一役,阁下已展现卓越之将才与同盟之谊;此番再度施以援手,于自身危难之际尤不忘盟友,更彰显阁下之高义与担当。请允许我,以大不列颠首相及我个人之名义,再次向您表达最诚挚、最深刻之谢意。您及您的‘东方旅’,乃是大英帝国在最黑暗时刻所寻觅到的,最忠实、最可贵之朋友……”
最忠实的朋友。
这五个字,从一个老牌帝国首相的口中说出,其分量远超任何物质嘉奖。它代表着一种政治上的高度认可和情感上的绑定。
查理看着林晓平静的脸色,忍不住低声道:“旅座,丘吉尔这话……分量可不轻啊。‘最忠实的朋友’,这几乎是把我们抬到了和美国人差不多的盟友位置上了。”
林晓将电文轻轻放在桌上,脸上看不出太多喜悦,反而带着一丝深思。“是啊,分量不轻。这话不是说给我们听的,是说给所有人听的。”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缅甸,指向广阔的亚洲战场,“英国人需要榜样,需要向国内、向美国、甚至向重庆展示,他们的战争是得道多助的。而我们,恰好成了这个完美的榜样。”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峻:“‘最忠实的朋友’……这顶高帽子戴上,固然风光,但也意味着,以后英国人再有类似的‘麻烦’,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是我们。而且,我们和英国人走得太近,重庆那边会怎么想?延安会怎么想?甚至……日本人会怎么想?”
查理推了推眼镜,神色也凝重起来:“您是说,这背后还有政治考量?日本人肯定会把我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国内……恐怕猜忌会更重。”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担忧,接下来的几天,各种反应接踵而至。
重庆军事委员会的嘉奖令几乎与丘吉尔的感谢信同时抵达,措辞热烈,将林晓誉为“国之干城”、“盟邦楷模”,并宣布擢升林晓为陆军中将(战地晋升),并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但在嘉奖令之外,通过戴笠的军统系统秘密传递过来的,却是一份措辞隐晦的“提醒”,要求林晓“把握与盟军交往之分寸”,“一切须以党国利益为最高准则”。
而在延安方面的新华社广播中,则用了一种更巧妙的口吻,赞扬“东方旅”此次行动是“中国军人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曲壮歌”,并着重强调了“东方旅”在敌后建立根据地、与民众结合的“正确方向”。
盟军内部,态度则更加热情直接。美军驻印部队的史迪威将军派人送来了一批崭新的美制通讯器材和部分医疗物资作为“私人礼物”。而英方更是大方,除了之前承诺的物资,韦维尔将军甚至暗示,可以考虑在未来为“东方旅”提供一些“有限的、非正式的”空中支援通道。
林晓站在风暴的中心,冷静地处理着这一切。他接受了所有的嘉奖和赞誉,但对待各方势力的拉拢和试探,却保持了谨慎的距离。他深知,“东方旅”的根基在于自身的战斗力,在于缅北那片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在于那些与他生死与共的弟兄。任何外部的光环和许诺,都不过是锦上添花,甚至可能是催命的毒药。
在一次核心成员的小型会议上,林晓对查理、张三等人说道:“丘吉尔的话,听听就好。我们要记住的是,我们为什么而战。是为了打鬼子,是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和老百姓能挺直腰杆活下去。别人的夸奖也好,猜忌也罢,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他拿起那份丘吉尔的电文,看了一眼,随手放进了一个文件夹里。“这把‘剑’,我们可以用,但不能被它架着脖子走。通知部队,休整结束,准备返回根据地。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我们呢。”
荣誉加身,危机暗藏。丘吉尔的第二次感谢,将“东方旅”和林晓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他们置身于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漩涡之中。前路,注定不会平坦。而林晓,将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带领他的“东方旅”继续前行?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