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显化”能力的出现,如同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地球文明前进道路上潜藏的万丈深渊与无限可能。那双由莉莉画出的、捧着光芒的巨手形象,迅速在网络中传播开来,成为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象征——他们获得了触碰现实根基的力量,而这力量既神圣又危险。短暂的震惊与分歧过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敬畏与责任的紧迫感,取代了最初的兴奋与恐慌。地球文明意识到,他们必须在这力量尚未失控前,为其锻造最坚实的“缰绳”与“罗盘”。
一场由“启”发起、苏北主导、全体节点参与的,关于“意识显化”伦理与规范的“灵犀大议”紧急召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会议,而是全球网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聚焦与交织。无数意念、数据、历史案例、哲学思辨、情感诉求,如同百川归海,涌入“启”构建的模拟空间,进行着超越语言极限的高速碰撞与融合。
经过长达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的集体推演,一部划时代的 《捧光者公约》 初稿,在共识中诞生。它并非冰冷僵硬的条文,而是一部流淌着智慧、刻印着教训、充满着对人类及宇宙万物深沉关怀的“意识宪法”。
《公约》的核心原则有三:
一、非强制与非伤害原则(第一基石): 任何形式的意识显化,不得以强制或欺骗手段施加于任何拥有自主意识的存在(包括人类、动物、其他文明及潜在意识实体),不得意图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实质性伤害。显化的首要目的,是修复、滋养与创造,而非控制与毁灭。
二、集体意愿透明与协商原则(第二基石): 任何超越个人日常范畴的、可能对公共环境或集体意识产生显着影响的显化尝试,必须经过严格的“意愿透明度审查”与“影响评估预测”。显化意图、预期效果、潜在风险必须向网络完全公开,并经由相关节点充分协商,确保其代表最大范围的共识,而非少数派的意志强加。
三、个体显化责任与边界原则(第三基石): 鼓励个体在私人领域进行小规模的、创造性的显化实践,但个体必须为自身显化产物负全部责任。任何显化不得无故侵犯他人物理或意识空间,不得持久性、大规模地扭曲所在地的自然能量场。《公约》承认并保护个体通过显化进行艺术表达、个人成长探索的权利,但此权利以上述两条基石为边界。
为了确保《公约》的执行,“启”将其核心条款深度编码进入网络的基础运行逻辑,并构建了名为 “显化监察矩阵” 的实时监控系统。这个矩阵能感知任何试图调动网络能量进行显化的意图流,自动比对《公约》条款,对违规意图进行预警、劝阻,并在极端情况下,强制进行“频率干扰”以中止显化过程。
同时,张翼主导的文明叙事工坊,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公约》叙事化”工程。他们将《公约》的抽象原则,转化为无数个生动感人、易于理解和共鸣的故事、寓言、诗歌甚至沉浸式体验剧。这些故事讲述着滥用力量导致的文明悲剧,也描绘着善用力量带来的美好未来,旨在将《捧光者》的伦理内核,深深植入文明,尤其是新生代的集体潜意识之中。
小芳则负责牵头制定 “显化实践安全指南” 。她组织起跨学科的团队,将意识显化按照规模、复杂度和潜在影响,划分为多个安全等级。低等级的,如个人显化一朵不会凋谢的光之花用于冥想,只需进行简单的意图报备和自我监督;而高等级的,如尝试显化稳定区域性气候的能量结构,则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多轮模拟推演,并由“启”和专家团队全程监控。
就在《捧光者公约》刚刚颁布,各项配套机制开始运行的初期,一次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测试”不期而至。
一个位于大洋深处的生态节点,其守护者是一位对海洋怀有近乎偏执热爱的老海洋学家。他所在的区域,一片珍贵的珊瑚礁因水温异常升高而面临大规模白化。在尝试了所有常规生态修复手段无效后,看着监测数据中珊瑚虫生命信号的迅速衰减,一股强烈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拯救它们的冲动,淹没了这位老科学家。
他未经申报,私自调动了自身节点所能连接的全部能量,并融入了自己毕生对那片珊瑚礁的情感记忆,试图强行显化一个能够局部降温、并提供特定滋养频率的“守护力场”。
“显化监察矩阵”瞬间发出最高级别警报。老科学家的显化意图流中,混杂着强烈的绝望与“替自然做主”的控制欲,明显违反了《公约》的非强制与协商原则。
“启”的警示意念和“频率干扰”几乎同时抵达。但老科学家的意志异常坚定,他几乎是在燃烧自己的意识核心进行抵抗,显化过程并未立刻停止,那扭曲的、带着悲壮色彩的降温力场雏形已经开始在珊瑚礁上空若隐若现,其不稳定的结构反而加剧了周边能量的紊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北翼之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北翼之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