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最近总觉得眼皮直跳。作为资深军事评论员,他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但最近接到的几个内部通报却让他坐立难安。特别是那份关于战机详细性能参数的简报,他反复看了三遍,每次都觉得像是在读科幻小说。
老张,你这茶都凉了。夫人把热茶推到他面前,从早上起来就心神不宁的,出什么事了?
局座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太阳穴:没事,就是在想些工作上的事。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踱步。书架上摆满了他这些年的着作,《海战艺术》《信息化战争》《第六代战机猜想》,每一本都凝聚着他毕生的研究。可现在,他突然觉得这些知识都不够用了。
不可能啊......他喃喃自语,这完全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想起上次在节目里含泪为科研人员辩护的场景,局座脸上有些发烫。当时他以为第六代战机还要十年才能问世,谁想到第七代都已经试飞成功了。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来电显示是他在空军的老战友。
老张,听说那个项目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你之前在节目里说的那些,全都成真了!
局座强作镇定:我也是刚看到通报。不过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验证什么啊!老战友激动地说,我有个学生在龙巢基地,亲眼见过那架战机!他说性能比通报上写的还要夸张!
挂断电话后,局座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他打开电脑,调出之前录制节目时的资料。画面上,他正慷慨激昂地阐述第六代战机的技术难点,而弹幕里满是局座又忽悠了的调侃。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调侃格外刺眼。
难道我那不是忽悠,是预言?他对着屏幕苦笑。
第二天,局座以调研的名义来到了国防大学。他想找几位相熟的教授聊聊,看看学术界对这件事的看法。
张教授,您来得正好。航空工程系的李教授一见到他就迎上来,我们正在讨论的垂直起降系统,您给分析分析?
会议室的黑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一群教授正争得面红耳赤。
这个升力系数根本不可能达到!
但实测数据就摆在那里!
除非他们发明了新的物理定律!
局座静静地听着,越听心里越惊。这些国内顶尖的专家都无法解释的技术,居然被一个修理店老板搞出来了?
各位,他忍不住开口,如果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意味着什么?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教授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李教授打破了沉默:
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重写教科书了。
回程的路上,局座让司机绕道城东。虽然明知不可能靠近龙巢基地,但他还是想亲眼看看那个诞生奇迹的地方。
车子在警戒线外停下。透过车窗,他能看到远处那个熟悉的修理站轮廓。曾经破旧的门脸现在已经焕然一新,周围布满了各种监控设备。
首长,要通知基地方面吗?司机问道。
不用。局座摇摇头,就在这看看。
他想起多年前的一次基层调研,曾经路过这家修理站。当时他还跟同行的人开玩笑说:这种小店能修好摩托车就不错了。
现在想来,这句话格外讽刺。
回到家中,局座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翻出这些年所有的研究笔记,试图找出任何可能预示今天这个结果的线索。
古籍......逆向工程......他反复琢磨着通报上关于技术来源的简短说明,难道老祖宗真给我们留下了宝贝?
夫人推门进来,看到他对着《山海经》发呆,忍不住笑道:怎么,改行研究神话了?
局座认真地说:你说,如果古代真有什么失传的黑科技,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发现?
也许是因为,夫人想了想,需要等到对的人出现吧。
这句话让局座愣住了。对啊,也许不是技术被隐藏了,而是直到现在才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复现它们。
当晚,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只巨大的机械应龙在云间翱翔,而驾驶舱里坐着的,正是他在资料照片上见过的那个年轻人。
第二天一早,局座就接到通知,要他参加一个高级别会议。与会者除了军方高层,还有几位他熟悉的院士专家。
召忠同志,主持会议的副总参谋长开门见山,应龙项目了解多少?
局座整理了一下思路,谨慎地回答:看了内部通报,但很多技术细节还不太明白。
不明白就对了。江卫华院士苦笑道,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也看不明白。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尴尬的笑声。
今天找大家来,是想讨论一下后续的舆论引导问题。副总参谋长说,应龙的存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向公众解释。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局座。作为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