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陈远带着家人去市科技馆新开的“生命奥秘”展厅参观。巨大的蓝鲸骨架悬挂在空中,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三叶虫化石到人类胚胎发育的系列标本,互动屏幕上展示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精妙与细胞分裂的奇迹。陈曦看得目不转睛,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为什么”。
“爸爸,为什么蝴蝶的翅膀这么漂亮?”
“妈妈,为什么我们的手有五个手指头?”
“为什么大树知道春天要发芽,秋天要落叶?”
孩子天真烂漫的问题,却触及了生命世界最深的奥秘。陈远试图用进化论、自然选择来解释,但有些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那些精妙绝伦的结构、严丝合缝的生态循环、仿佛内置了生物钟的节律,仅仅用“随机变异”和“适者生存”来解释,似乎总隔着一层纱,缺少了一点……“设计感”。
晚上,一家三口看了一部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纪录片。影片提到了一个颇为前沿也充满争议的假说——地球上的生命,乃至整个自然界的规律,可能并非完全随机演化的结果,其背后或许存在着某种更高维度的“设计”或“编程”。
“老公,你说……这有可能吗?”林薇靠在沙发上,若有所思,“你看那蜜蜂搭建的蜂巢,是最节省材料的六边形;你看那DNA,就像一套无比复杂的密码;还有四季轮回,潮起潮落……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感觉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工程师,早就画好了蓝图。”
陈远没有立刻回答。他想起白天在科技馆看到的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形态,想起梦中见过的、维系文运运转的种种玄奥法则。如果……如果文明的气运有文昌帝君这样的存在来执掌,那么,孕育了无数文明的生命摇篮——地球,其本身的存在,是否也源于某个更宏大、更不可思议的“意志”或“设计”呢?
这个想法一旦生出,便如同种子落入心田,开始悄然发芽。 他渴望知道,在文昌帝君的视角下,这个世界的底层,是否真的隐藏着“设计”的痕迹?
是夜,文昌殿内异象纷呈。
陈远元神刚至,便发现整个大殿仿佛置身于一个更加浩瀚、更加精微的“背景”之中。以往,他关注的是文运长河本身的流淌,是文明之光的生灭。但今夜,他的感知仿佛被无限拔高、拓宽,开始触及支撑文运长河乃至整个现实存在的“基座”。
“帝君,您今日心念所动,触及了‘造化本源’之秘。”书灵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空灵与肃穆,他自身的身影也似乎变得更加虚幻,与周围某种更伟大的存在共鸣着。
“书灵,这个世界……我们所见的一切,真的是‘设计’出来的吗?”陈远问出了心中的震撼与疑惑。
书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袖袍一挥:“帝君,请随我神游‘法则之海’。”
刹那间,陈远感觉自己的元神被带入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维度。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流逝的感觉,只有无数纵横交错、闪烁着各色永恒光芒的“线”与“节点”,它们构成了一个无比复杂、无比恢弘、动态平衡的立体网络。每一根“线”,都代表着一种宇宙的基本法则(物理常数、数学规律),每一个“节点”,都对应着一种物质或能量的基本属性。
“您看,”书灵的声音直接在陈远心神中响起,指引着他的感知,“引力的强度,电磁力的比例,强核力与弱核力的精确数值……这些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参数’,只要稍有偏差,宇宙便不会是如今的模样,恒星无法诞生,元素无法合成,生命更无从谈起。这近乎完美的‘调谐’,是第一个层次的‘设计’——法则框架的设计。”
陈远“看”着那确保原子稳定、让碳元素得以大量存在的精妙参数,心中震撼无以复加。这确实不像纯粹的偶然。
紧接着,景象变幻,他们“下沉”到了微观世界。DNA的双螺旋结构在眼前放大,那由四种碱基排列组合而成的遗传密码,仿佛一部用分子写就的、可以自我复制、自我编译的“天书”。
“您看这生命的基础代码,”书灵指向那流动的密码,“其结构的稳定性、复制的保真度、允许适度变异以提供进化动力的灵活性……这套系统的复杂与高效,远超人类所能设计的任何程序。这是第二个层次的‘设计’——生命蓝图的编码。”
陈远想到了病毒极其简洁却有效的结构,想到了细胞内部如同精密工厂般的分工协作,这确实像是一套被精心编写和优化过的“底层操作系统”。
景象再次流转,他们又“上升”到宏观的自然界。四季更替,源于地球公转轨道和黄赤交角的稳定;潮汐涨落,源于地月引力的精确舞蹈;食物链的环环相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修复……
“再看这自然界的运行逻辑,”书灵的声音带着赞叹,“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无不遵循着最高效、最经济的原理。万物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具有极强韧性的整体。这是第三个层次的‘设计’——系统生态的架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科级帝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