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笑了笑:“我今年六十岁了,身体越来越差,总想着在走之前再来看看雪岭,看看老张,看看咱们当年守护的界碑。”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军功章,“这是当年我和老张一起执行任务时获得的,我一直带在身边,就像是看到了老张,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辰辰看着那枚军功章,心里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想起张明远日志里写的:“戍边的日子很苦,但只要看到界碑,看到乡亲们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眼前的老人,和张明远一样,都是雪岭的守护者,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爷爷,快跟我们回哨所暖和暖和吧。”辰辰热情地邀请道,“阿婆要是知道您来了,肯定会很高兴的。她经常跟我们说起当年和张前辈一起种苹果林的事情。”
老人点点头,答应了下来。一行人朝着哨所的方向走去,雪地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老人走在中间,不停地问着雪岭的近况,问着苹果林的长势,问着哨所的变化。辰辰一一耐心解答,心里明白,老人对雪岭的感情,丝毫不亚于他们这些守在这里的战士。
回到哨所时,阿婆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们了。她看到老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快步迎了上去:“是老李吧?你可算回来了!”
老人看到阿婆,也激动地握住了她的手:“阿婆,好久不见,你身体还好吗?”
“好,好,托老张和这些孩子们的福,我身体好着呢。”阿婆笑着说,眼角泛起了湿润,“快进屋暖和暖和,我给你煮了姜汤。”
屋里,炉火正旺,把屋子烤得暖洋洋的。老人坐在炉火旁,喝着热乎乎的姜汤,和阿婆、辰辰他们聊起了当年的事情。他说起了和张明远一起在暴风雪中巡逻的经历,说起了一起种第一棵苹果树的艰辛,说起了一起救助苗寨乡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热血和温情,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老张是个好同志啊,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雪岭,献给了戍边事业。”老人感慨地说,眼眶又红了,“当年他本来有机会调回城里,却坚持留了下来,说雪岭需要他,界碑需要他。”
辰辰看着老人激动的神情,又看了看桌上的《戍边守护日志》,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传承。从张明远到眼前的老人,从老人到他们这些年轻的战士,雪岭的守护精神,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苹果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下午,老人执意要去张明远的墓碑前看看。辰辰和阿婆陪着他,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苹果林旁的墓地。墓碑上,张明远的照片笑得格外灿烂,仿佛在欢迎老朋友的到来。
老人蹲在墓碑前,轻轻放上带来的军功章,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苹果,放在碑前:“老张,我来看你了。雪岭还是那么美,苹果林也越来越茂盛了,你放心,你的孩子们都很优秀,把雪岭守得很好。”他的声音哽咽着,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雪地上,很快融化成一小片水渍。
辰辰和阿婆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老人,心里充满了感动。阿婆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老张啊,老李来看你了,你在天有灵,肯定也很高兴吧。”
离开墓地时,太阳已经西斜了。老人站在苹果林旁,望着挂满红果的3号树,久久未动。“这棵树是老张亲手栽的吧?”他轻声说,“当年还是一棵小树苗,现在已经这么粗了。”
辰辰点点头:“是张前辈栽的,已经二十年了。每年秋天,我们都会摘最甜的苹果,一部分留给苗寨的乡亲,一部分送到张前辈的墓碑前,剩下的晾干成苹果干,给冬天巡逻时当口粮。”
老人笑了笑:“好,好,老张的心意,你们都传承下来了。”他转过身,看着辰辰,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孩子,雪岭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守好这片土地,守好老张留下的信念。”
辰辰用力点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的。雪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界碑,都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守护,代代不息。”
老人满意地笑了笑,转身朝着哨所的方向走去。夕阳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辰辰望着老人的背影,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守护雪岭,更是传承那些老英雄们的精神和信念。
回到哨所时,天已经黑了。炉火依旧旺,把屋子烤得暖洋洋的。辰辰坐在炉火旁,翻开《戍边守护日志》,借着跳跃的火光,在今天的记录下方写下:“九月二十,晴。雪后遇张前辈老战友老李,听其讲述当年戍边故事,感慨万千。守护是前辈们用青春和热血筑起的长城,是代代相传的信念与责任。雪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英雄的足迹,我们定当不负使命,守好家园,让界碑的光芒永远照亮雪岭的天空。——辰辰”
写完后,他合上本子,望向窗外。月光洒在雪地上,一片皎洁。远处的界碑在夜色中静静矗立,苹果林的轮廓隐约可见。辰辰握紧胸前的铜哨,心里无比笃定——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他都会像张明远和老李那样,守好这片土地,守好心中的信念,让雪岭的苹果永远香甜,让界碑的誓言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回响。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