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九月,秋阳把戈壁滩染成了暖金色,岗亭旁的苹果苗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7棵果树上,青果早已褪去青涩,裹上了红彤彤的外衣,像一串串挂在枝头的小灯笼,果肉的甜香顺着风飘出老远,连盘旋在天际的雄鹰都忍不住低空掠过,似乎在打量这片南疆大地上的第一片苹果林。
辰辰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军绿色外套,踮着脚站在3号果树下,手里捧着一个刚摘的苹果——表皮光滑鲜亮,咬一口下去,甜汁瞬间在舌尖炸开,带着阳光的暖意和泥土的清香。他眯起眼睛,细细咀嚼着,嘴角弯成了月牙:“张爷爷!太甜了!比小周叔叔寄来的苹果干还甜!”
张明远拄着拐杖走过来,看着枝头挂满的红苹果,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老人伸手扶住树干,指尖摩挲着粗糙的树皮——这棵树从一颗陕南寄来的种子,到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却像浓缩了四十多年的守护岁月。“甜就好,甜就好。”他声音有些发颤,“当年小周在这儿种柠条,就盼着能让边疆变绿;现在你们种苹果,让边疆变甜了,他要是看到,肯定高兴。”
王建国正拿着竹篮摘苹果,动作轻得像怕碰掉果子:“辰辰,把最红最大的挑出来,装满满一篮,给周卫国寄去。告诉他,南疆的苹果熟了,他的心愿实现了。”
刘志强则在一旁给苹果贴标签——标签是辰辰设计的,上面画着界碑和苹果苗,还有“戍边守护果”五个小字。“每一个苹果都要贴,让收到苹果的人都知道,这是南疆戍边人守护出来的甜。”他笑着说,手里的动作却丝毫不敢怠慢。
辰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苹果,把最大最红的放进专门的礼盒里。他一边挑,一边在《戍边守护日志》上记录:“9月12日,晴。苹果丰收,共摘果132颗,3号树结果最多,有21颗。果肉清甜,带着阳光的味道。给小周叔叔寄礼盒,附上手写的信,告诉他红果满枝的模样。——辰辰”
信里,辰辰画了一棵结满红果的苹果树,树下站着老兵、他和伙伴们,背景是界碑和飘扬的五星红旗。旁边写着:“小周叔叔,您寄来的苹果籽长成大树啦,结的苹果特别甜。我们每天都记日志,展厅里的留言箱又满了,少年军校的学员们经常来帮忙,守护的队伍越来越大啦。”
寄完苹果的第二天,周卫国就打来了电话,声音里满是激动,隔着听筒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辰辰!苹果收到了!刚打开礼盒,全村人就围了过来,都抢着尝南疆的苹果!老支书咬了一口,哭着说‘这是守护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
辰辰拿着电话,跑到苹果树下,对着电话大声说:“小周叔叔,您什么时候来呀?我们给您留了最红的苹果,还想让您看看我们新整理的日志,里面记了好多新故事。”
“快了,快了!”周卫国的笑声从电话里传来,“我已经和老支书商量好了,后天就带着乡亲们出发,这次不光是来吃苹果,还要给你们送新的苹果苗——我们培育了更耐寒的品种,适合南疆的气候,咱们把苹果林再扩大一片,让守护的甜传遍边疆。”
挂了电话,辰辰蹦得老高,拉着老兵们的手转圈圈:“小周叔叔要来啦!还带新苗来!我们的苹果林要变大啦!”
岗亭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分工合作,张明远带着辰辰清理空地,准备移栽新苗;王建国去村里买肥料,给新苗备足“口粮”;刘志强则整理展厅,把新收的日志和照片补充进去——有少年军校学员写的守护笔记,有游客们拍的苹果丰收照,还有辰辰画的苹果成长漫画。
等待周卫国的日子里,辰辰每天都要去苹果林转好几圈,给果树浇水、松土,还把掉落的苹果捡起来,切成片晒干,像小周叔叔当年那样,做成苹果干。“留着给乡亲们当零食,让他们尝尝南疆的苹果干和陕南的不一样。”他笑着说,把晒好的苹果干装进密封的罐子里。
9月15日清晨,远处的戈壁上传来了汽车的鸣笛声。辰辰趴在岗亭的窗户上,一眼就看到了领头的那辆面包车——车身上贴着“陕南苹果乡·南疆戍边情”的标语,车斗里装着捆扎整齐的苹果苗。“来啦!小周叔叔来啦!”他大喊着,提着刚晒好的苹果干就往外跑。
周卫国第一个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相册,快步走到辰辰面前,一把将他搂进怀里:“辰辰,叔叔来吃苹果啦!”他身后,老支书坐着轮椅,被乡亲们推着,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拥军日记”;果农们则扛着新苗和工具,脸上满是期待。
“小周!”张明远迎上去,两位跨越四十多年的老战友紧紧拥抱,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笑得像个孩子,“你看,你的苹果苗结果了,你的心愿实现了。”
周卫国看着满枝的红苹果,又看了看展柜里的旧步枪、老马灯和厚厚的日志本,哽咽着说:“不是我的心愿,是咱们所有人的心愿。从当年的柠条,到现在的苹果,从老兵的守护,到孩子的传承,咱们的守护,从来都没断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