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儿竖着耳朵听着,脑子里想象着那画面,觉得又奇怪又有点好玩。他忍不住插嘴:“那多麻烦!还能吃饱吗?”
林向红见他开口,笑了笑:“当然能吃饱,就是样子怪点。科学家们想了很多办法呢。”她说着,又翻开另一页,“你看,这就是宇航员的食物。”
棒梗儿凑过去,看着书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包装和食物图片,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他忘了自己刚才的“不屑”,指着图片问这问那。
林向红都一一解答了,没有不耐烦。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加入讨论,说着自己从别处听来的关于太空的趣闻。棒梗儿听着,偶尔也憋出一两句自己的“高见”,虽然多半是臆测,但林向红也会认真地听,然后指出哪里不对,再告诉他正确的知识。
不知不觉,棒梗儿就在槐树下坐了小半个下午。弹弓早就不知道丢到哪个角落去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疯跑和恶作剧,安安静静地听故事、学东西,也挺有意思。尤其是当林向红讲到那些他闻所未闻的事情时,他感觉自己好像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门后是广阔无垠的星空和无穷无尽的奥秘。
从那以后,棒梗儿往槐树下跑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他还是那个调皮捣蛋的棒梗儿,还是会和二狗子他们出去野,但行为到底收敛了些。至少,在槐树下的时候,他会学着安静坐一会儿,听一听,问一问。有时林向红带着大家读报纸上的社论,他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也会耐着性子听完。有时是刘媛分享她看的小说里的故事,讲到感人处,棒梗儿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点触动。
这个小团体,像一块小小的磁石,散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磁场。它以林向红为核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年轻面孔。连院里的大人们都渐渐察觉到了变化。
“嘿,奇了怪了,最近咱院这帮皮猴子,好像消停了不少?”有人纳罕。
“可不是嘛,瞧见没,都爱往那槐树底下凑,跟向红那丫头学呢!”
“好事儿啊!总比满世界闯祸强。”
就连一向看什么都不顺眼的许大茂,有次喝多了,也斜眼看着槐树下的孩子们,嘟囔了一句:“这帮小崽子,倒是有点人样了……”
当然,棒梗儿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他坐不住的老毛病时常犯,听不进去的时候也会溜号,甚至有时还会因为一言不合跟闫解放拌嘴。但每当他想要彻底逃离这“束缚”,回到过去那种无所顾忌的野性生活时,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林向红那双清亮的眼睛,和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是一种无声的牵引,比母亲的责骂和老师的训诫,更有力量。
又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槐树下的小团体正在进行一周一次的“故事会”,这次是轮流讲自己最近学到或者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事。轮到棒梗儿时,他憋了半天,脸都涨红了,最后磕磕巴巴地讲了一个从林向红那里听来的、关于鲁班造锯子的故事。虽然讲得颠三倒四,但总算完整讲下来了。
讲完后,他长舒一口气,偷偷看向林向红。林向红对他鼓励地笑了笑,带头轻轻鼓了鼓掌。其他孩子也跟着拍起手来。
棒梗儿的脸更红了,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有种从未有过的、被认可的满足感。他低下头,掩饰着嘴角忍不住上扬的弧度,第一次觉得,坐在这槐树下,好像……也挺好的。
暮色渐合,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将这群年轻的身影温柔地笼罩在一起。蝉鸣依旧,却似乎不再那么烦人,反而成了他们求知路上最富生命力的伴奏。一种新的、向上的力量,正在这古老的院落里,悄然滋生,凝聚。
喜欢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