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玉石洞穴内,空气仿佛凝固。光幕上,【希望边疆】的标识与下方那行关于“心象规则残留”的警告,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又是一个陷阱?”陈锋眉头紧锁,拳头下意识握紧,“刚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又要主动跳进另一个?”
凌霜凝视着那∞的潜力评级,冰蓝色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决断:“风险与机遇并存。营地可能已被监控,回去等于自投罗网。而这个‘边疆’,既然未被完全定义,就意味着‘研究者’的控制力相对薄弱,或许正是我们需要的喘息之地和发展空间。”
她的目光转向林砚(苏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识破并规避其中的风险。尤其是……‘心象’。”
林砚(苏婉)指尖轻点,光幕上的网络图缩小,焦点聚集在“希望边疆”节点与那条指向它的、微弱的“心象规则残留波动”路径上。
“‘心象’的本质是引导与收束,针对的是个体的深层意识与可能性。”他(她)的声音带着沉思,“它在此出现,未必是直接复制之前的陷阱。或许……它是一种‘标记’,或者一个‘诱饵’,试图将我们引向某个特定方向。避开它,或许就是关键。”
他(她)抬起手,属于苏婉的纤细手指在虚空中划动,那幅规则网络图开始融入他(她)自身调和混沌与秩序的特质,并结合凌霜对规则稳定性的感知、陈锋对能量流向的直觉,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推演。
几秒钟后,一条绕过那条“心象波动”路径、曲曲折折但相对稳定的潜行航线,在光幕上被勾勒出来。
“这条路径能避开最明显的‘心象’标记区域,但终点并非‘希望边疆’的核心,而是其规则壁垒的外缘一处相对薄弱的点。”林砚(苏婉)解释道,“我们需要在那里自行开辟一个临时入口,这能最大限度避免触发可能存在的预警机制。”
“那就这么干!”陈锋不再犹豫,“总比在这里干等着强!”
意见统一。林砚(苏婉)开始调动力量,他(她)双手虚按在洞穴中央那洼光泉上,柔和的白光骤然亮起,与洞穴本身的玉石结构产生共鸣。整个洞穴开始轻微震动,墙壁上的纹路流淌起能量光辉——这处避风港,本身就是一个隐蔽的、小型的规则跃迁点!
“抓紧我。”林砚(苏婉)低声道。凌霜和陈锋立刻一左一右抓住他(她)的手臂。
光芒吞没了三人。
跃迁的过程短暂而扭曲,仿佛穿过了一条由粘稠光芒构成的隧道。当脚踏实地的感觉再次传来时,他们已身处一片绝对的虚空。
眼前,并非预想中的星球或大陆,而是一片无边无际、缓缓旋转的混沌星云。星云内部色彩斑斓,氤氲着未分化的能量与规则,仿佛宇宙初开时的景象。这就是【希望边疆】——一个尚未凝结成具体形态的世界胚胎。
而在他们正前方,混沌星云的壁垒上,隐约可见一层不断流动、变幻的薄膜,那是世界的规则边界。
“就是这里,壁垒最薄弱的点之一。”林砚(苏婉)指向那片区域。他(她)能感觉到,苏婉身体内蕴含的信息亲和力,正与这片混沌的规则产生着微妙的共鸣,这让他(她)对壁垒结构的感知格外清晰。
开辟入口的工作主要由凌霜和林砚(苏婉)完成。凌霜以极寒规则凝聚出“破点钻头”,林砚(苏婉)则引导着调和后的规则之力,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削弱和分离壁垒的规则结构。陈锋则全力戒备,警惕可能来自虚空或壁垒内部的威胁。
过程比预想的顺利。一刻钟后,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不稳定闪烁着的小型空间裂隙,在壁垒上被成功打开。裂隙对面,传来一股原始、荒芜,却又充满勃勃生机的气息。
然而,就在陈锋准备第一个进入探查时,林砚(苏婉)忽然抬手制止了他。
“等等……”他(她)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裂隙边缘的规则结构,“这里……有非自然的修整痕迹。非常古老,几乎被混沌规则同化,但……确实存在。”
凌霜立刻感知过去,果然,在那些原生规则的交织处,有一些极其细微的、仿佛被某种力量刻意梳理和加固过的节点,使得这个“薄弱点”得以长期维持。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漏洞。这是一个被故意留下,或者至少是被维护过的……后门?
意识到这一点,三人更加谨慎。由凌霜率先穿过裂隙,确认安全后,陈锋和林砚(苏婉)才依次进入。
穿过裂隙的瞬间,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脚下是湿润、富含能量的黑色土壤,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氧气和未知植物的清新气味。天空被朦胧的、散发着各色微光的混沌气流笼罩,没有日月星辰。远处是起伏的、生长着巨大蕨类和发光菌类的原始丛林,更远处则隐约传来轰隆的水声。
他们成功踏足了“希望边疆”。
但他们的注意力,立刻被不远处的一座废墟所吸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规则重构:规则编织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规则重构:规则编织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