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收到赵立群的“邀请”短信,知晓自己的暗访身份已暴露,她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陈秀莲发来的“小心他的花言巧语”,眼底闪过一丝锐利,当即回复:“愿一睹古县风采,更想看看民生实效。”放下手机,林晓望着旅馆窗外沉沉的夜色,古县的路灯在薄雾中晕开昏黄的光,像极了赵立群那张藏在“标准官笑”后的脸——看似温和,实则深不可测。她从双肩包里翻出前作的民生调查手册,扉页上陈谨写的“贴地者方见真相”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心里暗暗笃定:这场正面交锋,她要的不是“看风采”,而是要撕开那层光鲜的假面。
次日清晨,古县的天空飘着细碎的雨丝,打在仿古街的青石板上,溅起点点水花,却冲不散空气中刻意营造的“古韵”。林晓刚走出旅馆,就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口,车窗降下,赵立群的秘书探出头,笑容公式化:“林组长,赵书记让我来接您,考察九点准时开始。”林晓点点头,拉开车门坐进去,车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她身上沾着基层尘土的藏蓝西装格格不入。
“林组长在滨海办案可是名声在外啊,”秘书试图找话题缓和气氛,“前阵子隆安的‘躺官’案,我们都听说了,您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干部。”林晓目光落在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老旧的居民楼墙面斑驳,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仿古街雕梁画栋形成刺眼的对比,她淡淡回应:“干部好不好,不是听名声,是看老百姓过得好不好。”秘书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没再敢接话。
车子驶入仿古街入口,雨已经停了,晨曦穿透云层,洒在朱红的廊柱和悬挂的红灯笼上,确实有几分“文旅样板”的模样。赵立群早已等候在街口,一身定制的深灰色西装熨帖笔挺,袖口绣着的名字缩写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他抬手看了眼腕上的名贵手表,脸上堆起“标准官笑”,快步迎上来:“林组长,久等了!古县这几年的发展,就看这条仿古街,今天一定让你满载而归。”
林晓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只觉得他的手掌冰凉,没有一丝温度。“赵书记客气了,”她语气平静,“我更想看看这条街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赵立群眼底的笑意闪了闪,随即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林组长放心,民生为本是我们的核心原则,走着瞧。”他身后跟着一群随行人员,有文旅局的干部,有街道办的负责人,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浩浩荡荡的队伍,倒像是在演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两侧的商户们都穿着统一的“仿古服装”,青布衫、蓝布裙,脸上挂着略显僵硬的笑容,见赵立群过来,纷纷弯腰问好。赵立群一边走,一边对着摄像机念起了早已备好的稿子,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这条仿古街总投资8000万,历时一年建成,不仅复原了古县的历史风貌,还带动就业500余人,成为我市文旅融合的标杆样板。目前已有30家特色商户入驻,年营业额预计突破5000万,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林晓没有跟着他的节奏走,而是放慢脚步,目光在商户们的脸上扫过。她看到一位卖糕点的大妈,笑容勉强,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疲惫;看到一位扎着马尾的年轻老板娘,趁着赵立群转身的间隙,偷偷揉了揉发酸的脸颊;还有陈秀莲,她穿着那件不合身的蓝布裙,端着一盘刚出炉的小吃站在店门口,眼神里没有丝毫笑意,只有浓浓的抵触,像一头被驯服却仍未放弃反抗的小兽。
“赵书记,”林晓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我刚才好像看到墙角有污水在流?”
赵立群的话音戛然而止,脸上的笑容有瞬间的凝固。他顺着林晓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街角一处隐蔽的地方,一股黑色的污水正顺着墙根蜿蜒流淌,在青石板上留下一道丑陋的痕迹,与周围的雕梁画栋格格不入。随行的文旅局局长赶紧上前,脸上堆满谄媚的笑:“林组长,这是昨天晚上下雨后的积水,工人还没来得及清理,马上就处理,马上就处理!”
“只是积水吗?”林晓往前走了两步,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那滩污水,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她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赵立群:“赵书记,这污水带着油污和异味,不像是单纯的雨水。而且我刚才注意到,好几家商户门口都有类似的水流痕迹,这要是长期如此,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影响游客健康——您说这是文旅样板,难道样板里还包括污水横流?”
周围的空气瞬间安静下来,摄像机的镜头还在对着他们,却没人再敢说话。赵立群的脸色沉了沉,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被“标准官笑”掩盖:“林组长观察得真细致,这确实是商户排污的小问题。仿古街商户较多,排污管网还在优化中,我们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清理,后续会尽快完善管网建设,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反腐深渊回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反腐深渊回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