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如同冰原上归来的死神,带着一身凛冽的寒气与淡淡的血腥气,回到了“净源科技”的临时掩体后。那名受伤的“神盾”队员小腿被子弹撕裂,伤势不轻,随队工程师正在紧急为他止血包扎。极寒虽然加剧了痛苦,但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出血。
“老板,解决了?”雷战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担心还有别的伏击者。
“嗯。专业杀手,没留下痕迹。”秦风言简意赅,目光投向远处“创生科技”队伍隐约可见的方向,杀意一闪而逝。“加快速度,尽快赶到‘永冻前沿’。”
对方选择在这里动手,无非是想利用极端环境拖延甚至消灭他们,至少也要阻碍他们准时抵达观测站。绝不能让其得逞。
没有时间仔细勘查现场,队伍带着伤员,顶着风雪再次出发。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每个人都清楚,接下来的路,不仅是与天争,更是与人斗。
接下来的二十公里,仿佛行走在刀锋之上。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提防着可能从任何角度射来的冷枪或突如其来的袭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直到那座如同黑色巨兽般匍匐在冰原上的“永冻前沿”观测站出现在视野尽头,预想中的第二次袭击也并未发生。
观测站由厚重的特种钢材和强化混凝土构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甲,仅有几扇舷窗透出微弱的光芒,像是一座被遗忘在时间尽头的孤岛。巨大的天线和气象传感器在狂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当“净源科技”的队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终于抵达观测站那扇厚重的气密门时,距离72小时极限测试的开始,仅剩不到三个小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侧,“创生科技”的队伍也堪堪抵达。
刘诗音的目光扫过“净源科技”队伍中那名被搀扶着的、腿部包扎着的队员,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冰冷弧度,随即率先带领队伍进入了观测站。
秦风面无表情,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带队紧随其后。
观测站内部空间远比外面看起来要宽敞,但依旧充满了压抑感。金属墙壁上凝结着白霜,空气里弥漫着机油、电子设备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腐朽气息。有限的空间被划分成数个功能区,中央最大的区域已经被改造成临时的测试区,数个特制的抗寒接口和监控设备已经准备就绪。
其他几家侥幸晋级的团队也已经抵达,个个形容憔悴,显然一路上的艰辛不遑多让。看到秦风和刘诗音几乎同时抵达,这些团队的代表眼神中都充满了复杂之色,既有敬畏,也有忌惮。
没有多余的寒暄,生存和比赛的压力让所有人都失去了客套的兴致。在各队安顿下来,并迅速开始安装调试各自的核心能源模块后,大赛组委会驻站代表通过内部广播,宣布了第二轮“极限环境适应性验证”的正式开始。
72小时倒计时,启动!
“净源科技”的轻型化、模块化设计在此刻展现了优势。尽管一路颠簸劳顿甚至遭遇袭击,三名工程师还是在秦风和雷战的协助下,迅速将光氢转换膜核心模块安装到位,连接上观测站提供的特制负载模拟器。
嗡——
随着系统启动,幽蓝色的光芒在转换膜内部亮起,稳定而柔和。监控屏幕上,代表能量输出的曲线平稳上升,很快便达到了额定功率,并稳稳维持住。强大的能量流通过接口,涌入观测站的内部电网,为这座冰封堡垒注入了来自“净源”的活力。
整个过程流畅、迅速,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另一边,“创生科技”的安装过程则显得更为“神秘”。他们用自带的便携式保温舱将那个被黑色材料包裹的笨重设备运进测试区,拒绝任何外部协助,甚至拉起了临时的遮挡帘幕。只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一些沉闷的机括声和能量流动的嗡鸣。过了许久,他们的监控屏幕上也亮起了代表运行正常的绿灯,输出功率同样达标。
其他几家团队则显得挣扎许多。有一家的设备刚启动就因内部结霜导致短路,冒起了黑烟,被迫退出;另一家的输出功率始终在临界值徘徊,岌岌可危。
冰原之上的竞争,在进入这相对“安全”的观测站后,以另一种形式,变得更加无声而激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外面的风雪似乎永无止境,撞击着观测站的外墙,发出沉闷的咆哮。站内,除了设备运行的低鸣和偶尔响起的通讯声,一片死寂。
第一天平稳度过。
第二天,意外发生了。并非来自竞争对手,而是观测站本身。一场因线路老化引发的局部供电波动,波及了整个测试区。大部分团队的设备输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动和报警。
“净源科技”的系统仅仅是在屏幕上波动了零点几秒,便迅速恢复了稳定,强大的自适应调节能力彰显无遗。
而“创生科技”那边,遮挡的帘幕后方传来一阵明显的、类似生物嘶鸣般的异响,他们的输出曲线剧烈地抖动了几下,才勉强稳定下来,但监控人员明显变得更加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全球神豪:我的系统能买下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全球神豪:我的系统能买下全世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