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翻阅,虽非全本,只是其中关于地脉走向、灵气汇聚以及部分利用地脉布阵的注解,但其价值已无法估量!尤其对我理解天地气机、完善坐忘烟霞境,有着极大的裨益!
我如获至宝,当即就在这破观中停留下来,设下简单禁制,潜心研读。
结合《三清仙书》的玄妙、赊刀人对气运的感知以及这《五岳真形图注》对地脉的阐释,我对天地能量的流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坐忘烟霞境中,随着我的感悟,山川脉络似乎也更加清晰合理了几分。
半月后,我离开古观,继续前行。体内灵力愈发精纯,对混沌之力的掌控也更为细腻。
这一日,行至湘西地界。此地少数民族聚居,风俗迥异,且多流传巫蛊赶尸之说,气氛神秘。
我于一场偏远村寨的集市上,感应到一股奇特的精神波动。循迹发现,波动来自一个摊位上出售的、看似普通的黑色陶罐。罐体古朴,绘有虫鱼鸟兽的抽象图案,隐隐透着一股古老的精神烙印。
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的当地老人,言语不通,比划着示意这是祖传的罐子,用来装东西特别好,不会坏。
我以赊刀人的感知细查,发现这陶罐竟能极其微弱地温养神魂、安定心神!虽效果极微,但其制作工艺中似乎融合了某种失传的巫祭精神秘法。
我心中一动,想起李珊珊不稳的魂息。此物或许效果不强,但聊胜于无,且其安定心神之效颇为奇特。
我花了一些钱,买下了这个黑陶罐。拿到手中,那股微弱却纯粹的精神安抚之力更加明显。
当晚,我尝试将一丝混沌之力注入罐中,并以《五岳真形图注》中记载的某种小型聚灵阵纹路在罐底刻画。没想到,两者结合,竟产生了奇妙反应!
黑陶罐仿佛被激活了一般,表面的图案微微发光,那股安定心神的效果陡然增强了数倍!虽然依旧无法与天地奇物相比,但已算得上一件不错的安魂法器!
我小心翼翼地将这经过改造的黑陶罐带入坐忘烟霞境,将其放置在李珊珊的光茧之下。
罐身微光流转,道道柔和的精神波动如同涟漪般荡漾开来,笼罩着光茧。光茧上那不时闪烁的异色光芒,似乎真的被抚平了一些,闪烁的频率明显降低,光芒也变得柔和了不少!
有效!
我心中大喜!虽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但证明我的思路是对的!寻找具备类似特性的物品,以混沌之力和阵法加持,或许能组合出效果不错的安魂阵势!
此后,我更加留意收集那些具有安神、定魂、清心效果的物品或是材料。无论是古玉、奇木、特殊的矿石,还是某些蕴含相关药力的老药,只要遇到,便设法换取或购买。
一路行走,一路积累,一路修行。
我见识了苗疆蛊婆的神秘手段,也与隐居的土家梯玛(祭司)煮酒论过巫鬼之道;在深山老林里寻得过一株快要成精的首乌;也曾在古镇帮人化解过祖宅阴煞,获赠一块能宁心静气的百年阴沉木牌……
每得到一件材料,我便以混沌之力和阵法知识进行简单的炼制与加持,然后放入坐忘烟霞境,围绕着李珊珊的光茧布置下来。
渐渐地,以生命树苗和黑陶罐为核心,周围多了阴沉木牌、温神玉玦、静心草编的蒲团……虽然每一样单拎出来都算不得绝世珍品,但在我以混沌之力为纽带,粗略构建的一个复合安魂法阵的作用下,彼此气机勾连,相辅相成,竟也汇聚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安定力量。
李珊珊的光茧在这股力量的笼罩下,日渐平稳。那些异色的躁动光芒几乎不再出现,整个光茧的气息变得圆融而温和,苏醒的进程似乎也加快了。
看着这一切,我稍感欣慰。
这一日,我行至川滇交界之处,被一座奇峻山峰吸引。此山状如笔架,三峰并立,直插云霄,云雾缭绕半山,灵气氤氲,却隐隐透着一股锐利之意。
《五岳真形图注》中有云:山势如刃,其气必锐。藏金纳煞,易生精怪,亦可能孕育金行之宝。
我心中微动,决定上山一探。
沿着陡峭的山径向上,越接近那如刃笔架般的峰峦,空气中的锐利之感便越发明显。并非杀气,而是一种纯粹到极致的金行灵韵,仿佛无形之剑悬于头顶,令人神魂都感到一丝刺疼。寻常修士至此,恐难久留,但于我而言,这锐气却如磨刀石,砥砺着我的混沌之力,使之运转更为凝练。
《五岳真形图注》所言不虚,此山确是金气汇聚之地。我运转目力,仔细观察山势地脉,发现三峰并立,竟隐隐形成一个天然的“三才敛金阵”,将周遭数百里的金灵之气缓缓吸纳汇聚于此。年月日久,此地必然孕育出了不得的东西。
我避开可能存在山精野怪的区域,循着金灵之气最浓郁的方位,向主峰攀去。山石嶙峋,几乎无路可走,但对与接近真人境之体的我而言,如履平地。
行至半山腰一处背阴的悬崖下,我忽然停下脚步。前方岩壁上,赫然有一处洞口!洞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若非我对气机感应敏锐,几乎无法发现。而那最为精纯锐利的金灵之气,正源于那洞窟深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阴阳先生之赊刀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阴阳先生之赊刀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