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以工代赈”和“社会众筹”这两个核心思路,进行了细化。他甚至根据落鹰山村的劳动力情况,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投工投劳排班表和积分兑换奖励办法,让“以工代赈”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具体可行的操作手册。
对于“社会众筹”,他附上了邻省成功案例的完整复盘,并草拟了一份面向社会的募捐倡议书,文采斐然,情真意切。
他一夜未眠。
当窗外的天空泛起鱼肚白,一份长达五十多页,附带了二十多张图表和附件的《关于青云镇落鹰山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优化版)》,终于完成。
屏幕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敲下。林正靠在椅子上,感觉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这份报告,是他的投名状,也是他的战书。
星期三上午,距离一周的最后期限还有四天。林正拿着打印装订好的报告,走进了钱广博的办公室。
钱广博正靠在老板椅上,闭目养神。他算准了林正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像样的东西,甚至已经想好了,等林正来求他的时候,该如何羞辱和拿捏。
“钱镇长。”
听到声音,钱广博慢悠悠地睁开眼,看到林正手里的东西,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讥讽。“怎么,小林,遇到困难了?别急,慢慢来,年轻人嘛,多碰碰壁是好事。”
林正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厚厚的报告,轻轻地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报告封面上,那行加粗的黑体字,像一根针,狠狠刺进了钱广博的眼睛里。
钱广博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拿起报告,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里一惊。他快速地翻阅着,越看,脸色越是难看,从最初的轻蔑,到震惊,再到难以置信的铁青。
详尽的数据对比,严谨的逻辑推演,创新的解决方案,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预案都考虑到了。这份报告的质量,别说是一个信访办的科员,就算是让镇里最专业的笔杆子来写,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水平。
这……这怎么可能?
他猛地抬头,死死地盯着林正,那眼神仿佛要将他看穿:“这是你一个人写的?”
“是。”林正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干净利落。
钱广博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想从报告里找出一些错漏来驳斥,却发现整份报告逻辑闭环,无懈可击。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准备充分的拳手,一拳打出去,却发现对手根本不在原地,而是已经绕到他身后,用一把刀抵住了他的后心。
“好,很好。”钱广博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他将报告重重地摔在桌上,“报告我收下了,镇里会研究的。”
他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这是他最后的挣扎。
然而,他低估了林正。
“钱镇长,”林正不卑不亢地开口,“赵主任要求一周内上报省里,今天是周三,如果镇里研究需要时间,我担心会错过最后期限。要不,我现在就去县里,把报告的电子版发给省扶贫办的老师,让他们先预审一下?”
“你敢!”钱广博几乎是吼出来的。
他知道,林正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如果这份报告绕过他,直接到了省里,那他这个镇长就彻底成了一个笑话。省里会怎么看他?一个连下属都管不住,还要靠年轻人推着走的无能之辈。
林正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但那眼神已经表明了一切。
办公室里的空气凝固了。两人对视了足足半分钟,钱广博的胸膛剧烈起伏,最终,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颓然地靠回了椅子上。
“盖章,上报。”他闭上眼睛,疲惫地挥了挥手。
当天下午,这份凝聚了林正心血的报告,盖上了青云镇人民政府的鲜红印章,通过正式渠道,发往了省城。
接下来的两天,风平浪静。镇政府大楼里,看林正的眼神变得更加复杂,有敬畏,有好奇,也有幸灾乐祸,所有人都等着看最终的结果。
钱广博和牛建国出奇地安静,这反常的平静,反而让空气中充满了山雨欲来的压抑。
周五下午,就在快下班的时候,镇长办公室的红色电话机,骤然响起。
全楼的人,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钱广博接了电话,没有人知道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只看到他握着话筒的手在微微颤抖,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最后,他只说了一个字:“是。”
挂掉电话,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石化的雕像。
十分钟后,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楼。
省扶贫办回函:落鹰山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原则上通过立项!首批五十万专项扶贫资金,下周到位!要求青云镇立即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工程尽快动工,资金专款专用!
整个镇政府,炸了锅。
而此时,落鹰山村。
村支书张望年正蹲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满脸愁容。他刚刚接到林正的电话,说报告已经交上去了,正在等消息。可他心里,实在没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亨通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场亨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