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任务的2学分入账,如同在干涸的河床里滴入几滴甘露,让309宿舍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午饭时间,钱多多难得“奢侈”了一把,用0.5学分加了个灵植馒头,嚼得津津有味,唾沫横飞地复盘着早上的“共生藤蔓大战”。
“苏哥那眼力!绝了!一眼就看出是苔藓搞鬼!
小雨妹子那知识储备!清霖液里有日光粉都知道!
还有石磊兄弟那力气!”他用力拍着石磊结实的肩膀,“那藤蔓,嘎嘣脆!李锐那小子,得请咱们吃饭!”
石磊默默吃着基础餐,被钱多多拍得晃了晃,瓮声道:“应该的。”
叶小雨则小口啃着馒头,脸埋在餐盘里,耳朵尖通红。
苏砚没参与讨论,他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学分余额46,距离500的兑换额度遥不可及。
百草园这种任务可遇不可求,而且收益太低。
开源节流,迫在眉睫。
下午,第七教学区,丙字专用训练场。
场地中央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木剑架,上面插着制式的、略显粗糙的硬木长剑。
新生们换上统一的灰色练功服,按照队列站好,眼神里带着对“剑”这种兵器的天然好奇和一丝紧张。
负责“基础剑诀理论(一)”的是一位姓赵的讲师,四十岁上下,面容方正,声音洪亮。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进入主题。
“剑,百兵之君!在我华夏道法灵枢体系中,剑诀乃灵能场操控之显学!”
赵讲师站在队列前方,声音如同洪钟,“基础剑诀三式:劈、刺、撩!是一切精妙剑法之根基!
其要诀,在于力贯于尖,意随剑走,身剑合一!”他拿起一把木剑,亲自示范。
动作简洁有力,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清晰的破空声,木剑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劈!如开山裂石,势大力沉!”
他猛地向下挥砍,空气发出呜咽。
“刺!如毒蛇出洞,迅捷精准!”
剑尖化作一点寒星,瞬间点出。
“撩!如春燕剪水,轻灵刁钻!”
剑锋自下而上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剑诀,非蛮力之勇!核心在于灵力运转与身体发力的协调!
灵力灌注剑身,增强其锋锐与坚韧,同时引导动作轨迹,使之更精准、更迅捷、威力倍增!”
赵讲师放下木剑,目光扫过全场,“你们现在灵力微弱,无法真正灌注剑身,但动作要领必须刻进骨子里!现在,每人取剑,随我口令练习基础三式!”
新生们纷纷上前取剑。钱多多掂量着木剑,小声嘀咕:“这玩意儿比改锥沉多了……”
石磊则神色肃穆,如同接过圣物,双手捧起一把木剑,感受着那粗糙的纹理和沉甸甸的分量,眼神专注而虔诚。
叶小雨有些吃力地拿起剑,动作生涩。
苏砚握住木剑剑柄。入手微凉,木质坚硬,重量适中。他试着按照赵讲师的动作要领,向前刺出一剑。
动作还算标准,但感觉……很别扭。
全身的力量传递到剑尖时,似乎被无形地削弱、迟滞了,如同他的导引术一样。
IAC的惰性,在需要爆发性力量协调的剑诀上,似乎阻碍更大?
“劈!”赵讲师的口令响起。
苏砚跟着众人一起挥剑下劈。沉重的木剑带着惯性落下,他需要额外用力去控制轨迹,手腕和肩膀的负担感明显。
苏砚眉头微蹙,脑子里习惯性地开始建模:
这劈砍动作,本质上就是一个以肩关节为支点、手臂为力臂、木剑为阻力臂的费力杠杆系统?灵力运转本应提供额外的“驱动力”,但在他这里几乎为零。
那么,能不能通过调整支点(身体重心)、优化力臂(手臂角度)或者改变施力方向,来稍微提升一下效率?哪怕只是省点力气也好?
“刺!”口令再响。
苏砚刺剑时,尝试将重心微微前倾,后脚蹬地发力,同时小臂内旋,试图将蹬地的力量和身体前冲的动量更高效地传递到剑尖。
这个动作比起标准的刺剑,显得有点……向前“扑”的意味。
“撩!”口令三响。
苏砚撩剑时,又下意识地调整了手腕翻转的角度和腰部发力的时机,试图利用旋转的离心力带动剑身,减少手臂的主动发力。他这套微调,在整齐划一的练习队伍里,显得格外扎眼。
动作说不上错,但总透着一种“不标准”的别扭感,像是在打一套自创的“省力广播体操”。
赵讲师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很快就锁定了动作“怪异”的苏砚。他眉头一拧,大步走了过来。
“你!”赵讲师指着苏砚,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满,“动作变形了!身体前倾过度!手腕角度不对!发力时机紊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这练的是什么?野路子吗?给我按标准动作重来!”他严厉地呵斥道,不容置疑。
苏砚张了张嘴,想解释一下自己的“杠杆省力”思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