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学术峰会,帝都天启城!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星辉学院高层和少数知情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对于林砚而言,这既是将文道理念推向帝国核心舞台的绝佳机遇,也意味着他将踏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凶险的漩涡中心。
天启城,帝国的心脏,那里汇聚了最顶尖的势力、最复杂的人脉、以及最激烈的明争暗斗。
顾青源院长的嘱托言犹在耳,与南宫瑶同行的安排也暗示着高层的某种布局。
林砚深知,此行绝非简单的学术交流,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必须利用峰会前的这三个月时间,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他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修为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他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修炼中。
竹韵居内的小聚灵阵被他进一步优化,结合从韩立那里学到的灵纹知识和对星辰感应的加深,阵法的效率提升了近三成。
每夜引动的星辰之力更加精纯磅礴,如同清凉的甘泉,不断淬炼着他的精神力和经脉。
他感觉到,体内文气的总量和品质都在稳步逼近一个临界点,那层阻碍他突破的瓶颈越来越薄,仿佛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
他尝试着将四种核心意境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压缩,试图凝聚出更高级的力量形态,但这个过程异常艰难,需要水磨工夫。
理论储备的深化同样关键,他利用“紫云令”的权限,几乎泡在了省城最核心的官方藏书楼“文渊阁”中。
这里收藏的典籍远超星辉学院,尤其是一些关于帝国历史、政治制度、边疆异族、乃至一些被列为“秘辛”的档案,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
他重点研究了天启城的势力分布、各大学府的代表人物、以及可能对文道持不同态度的派系。
同时,他继续完善和系统化自己的理论体系,将华夏文明中关于“仁政”、“德治”、“礼法”、“和谐”等核心思想,与当前帝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撰写了一系列更加成熟、更有说服力的文章,作为峰会发言的底稿。
他深知,在天启城,空有口号是不够的,必须有扎实的学问和可行的方案作为支撑。
实战能力的磨砺也未放松。,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意境的运用,开始有意识地将文气与一些基础的武学技巧相结合。
例如,将“潇洒剑意”融入身法,使得闪避更加诡异难测;将“浩然正气”凝聚于拳掌,虽然无法像罡气那样刚猛外放,却能形成一种震慑心神的冲击力;他甚至尝试将一丝星辰之力附着在普通的笔墨上,书写出的字迹能短暂留存一丝微弱的灵性,这或许在特定场合有奇效。
这些尝试虽然粗糙,却拓宽了文气的应用边界。
与南宫瑶的磨合,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
决定同行后,顾青源院长安排了几次两人共同参与的小型研讨会或任务,以便增进了解。
南宫瑶依旧是那副清冷如霜的模样,话不多,但每次发言都切中要害,展现出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广博的见识。
她在武道、灵纹乃至帝国上层政治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让林砚也获益匪浅。
林砚发现,南宫瑶并非一味崇尚武力,她对文道也抱有相当的兴趣,尤其是林砚提出的“文武合一”、“道心修炼”等理念,她似乎颇为认同。
只是她的表达方式十分含蓄,往往是通过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来引发思考,而非直接赞同。
在一次共同分析一份关于西北边疆异动的情报时,南宫瑶突然问道:“林砚,若依你之见,文道可教化万民,凝聚人心。然则,面对那些茹毛饮血、只认强权的异族,文道何以应对?”
这个问题十分现实且尖锐。
林砚沉吟片刻,答道:“文道之力,首在强己。教化万民,凝聚的是内部人心,使国力强盛,民心思定。对外,文武不可偏废。强大的武力是保障文明不被侵犯的基石,但征伐之后,若要长治久安,终究需要文明的同化与引领。以武止戈,以文化人,方是长久之计。况且,文道修炼至高深处,其‘意’之威能,未必弱于罡气,或可直指心灵,不战而屈人之兵。”
南宫瑶听罢,冰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微微颔首,未再追问。
这次交流,让两人之间那种公事公办的氛围缓和了许多,多了一丝基于理性认可的默契。
林砚也借此机会,向南宫瑶请教了一些关于天启城世家子弟行事风格、各大学府王牌学员特点等信息。
南宫瑶虽然言语简洁,但提供的信息都极为关键,让林砚对即将面对的对手和环境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林砚潜心准备之际,外界的压力并未消失。
北辰大学及其盟友的舆论攻击变本加厉,甚至开始有组织地质疑林砚的学术成果,污蔑他的文气修炼法是“邪术”,会损害修行者根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