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云逸的邀约,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林砚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波澜。
帝国文教顶峰人物的亲自召见,其意义非同小可,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辱,更可能关系到“文气”乃至整个“文道”未来在帝国层面的定位与发展。
接下来的三天,林砚并未因即将到来的重要会面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修炼、阅读、与研讨班学子交流,只是内心多了一份沉静的思索。
他反复推敲云逸传讯中的措辞——“关乎文道未来乃至天下格局”,这暗示着对方所图甚大,绝非简单的赏识或好奇。
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展现出文道的价值与潜力,又要守住自己的核心秘密和独立自主的立场。
三日后,傍晚,酉时。
城东“听潮轩”,并非位于繁华街市,而是坐落在金陵城东郊一处僻静的园林深处,临水而建,环境极为清幽雅致,是城中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私下会晤的高档场所。
林砚依约而至,出示玉符后,早有身着素雅服饰、气息内敛的侍者恭敬地将他引至园林最深处的一间独立水阁。
水阁四面环水,仅由一道曲桥连接,晚风拂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和荷花的清香,显得格外静谧。
步入水阁,内部陈设简洁却不失格调,一桌,两椅,一炉檀香,墙上挂着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
一位身着淡青色常服、面容清癯、目光温润中透着睿智的中年文士,正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暮色中的水面。
他看起来不过四十许人,但身上那股历经沧桑、执掌乾坤的雍容气度,却让人不敢小觑。
正是当朝太傅,云逸。
听到脚步声,云逸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并无半分居高临下的姿态,反而如同接待一位忘年交般,伸手示意:“林小友来了,请坐。”
“晚辈林砚,拜见云太傅。”林砚躬身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不必多礼。”云逸在林砚对面坐下,亲自执壶为他斟了一杯清茶,茶香袅袅,“冒昧相邀,还望小友勿怪。实在是小友在金陵论道会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心向往之,故有此一晤。”
“太傅过誉了,晚辈惶恐。”林砚谦逊道。
云逸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看向林砚,开门见山:“小友不必过谦,老夫观你之‘文气’,迥异于当今任何已知的力量体系,其根源似与上古文明有关,更蕴含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核。你所倡导的‘文武合一’、‘文以载道’,更是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不知小友对当今帝国文教乃至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问题直指核心,且格局宏大。
林砚心知,这是考较,也是探底。
他略一沉吟,整理思绪,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回太傅,晚辈浅见,当今之世,灵潮复苏已逾百年,武道昌隆,国力日盛,此乃大势所趋,亦是生存所需。然,物极必反。若一味崇尚武力,忽视文教,则易导致人心浮躁、道德失序、文化断层。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社会戾气滋生,绝非长久之道。”
他顿了顿,观察云逸的神色,见对方微微颔首,便继续道:“文者,文明之基,秩序之本,人心之锚。文道之衰,非衰在无用,而衰在迷失方向,沦为附庸。真正的文道,当以明理、启智、塑魂为己任,培养心怀天下、明辨是非、有独立人格之公民。文道之力,在于思想引领,在于精神凝聚,在于为社会提供超越单纯力量竞争的更高价值追求。”
“至于天下大势,”林砚目光变得深远,“晚辈以为,帝国虽强,然外部异族环伺,内部亦有隐忧。长远来看,国与国之争,终将是文明之争,是制度之争,是人心向背之争。唯有文武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方能铸就真正不朽之基业。文道复兴,正当其时,其意义,或远超武道精进。”
这番话,既有对现状的深刻剖析,又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更将文道提升到了关乎国运的高度,其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文明竞争观念,更是这个时代罕见的见解。
云逸听罢,眼中精光连闪,抚掌赞叹:“好!好一个‘文明之争’!好一个‘文道之力在于思想引领’!小友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真乃天纵奇才!不瞒小友,陛下与老夫,乃至朝中一些有识之士,对此亦有忧虑。武道独大,虽能开疆拓土,却难收天下之心,难育治国之才。长此以往,帝国根基恐有动摇之虞。”
他神色转为郑重,压低声音道:“小友,你可知,帝国疆域辽阔,看似强盛,实则暗流汹涌?边疆异族蠢蠢欲动,境内一些传承古老的宗门、世家,亦非全然归心。更有一些……来自域外的神秘势力,若隐若现。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猛士,更需要能够凝聚人心、传承文明、开拓智慧的栋梁!你的‘文气’与理念,或许正是破解当前困局的一把钥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