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啸败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江城特定的圈子里不胫而走。
与之前击败张猛不同,这次雷啸是开元境三重的实力,在年轻一辈中已算好手,却依旧在林砚那看似不着边际的“诗句”面前铩羽而归。
这不再是侥幸,而是某种令人不得不正视的“实力”展现。
一时间,暗流涌动得更为剧烈,原先一些持观望态度,或认为林砚只是昙花一现的势力,开始重新评估这个横空出世的文科生。
某些茶馆酒肆的隐秘包间里,关于“文气”本质、关于林砚背后是否真有神秘传承的讨论,变得愈发频繁和深入。
然而,处于风暴眼的林砚,生活却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
他依旧按时上学、放学,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只是,周围人对待他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课堂上,即便是最严厉的理科老师,提问他时语气也会不自觉地和缓几分。
放学路上,不再有挑衅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敬畏的注视和下意识的避让。
甚至有一次,林砚去药店购买药材,那位曾对他爱搭不理的店员,竟主动打了折扣,并殷勤地介绍起新到的滋补品。
这种变化,林砚坦然受之,却并未沉溺。
他深知,这一切都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若自身停滞不前,眼前的尊重便会如空中楼阁,顷刻崩塌。
这一日放学,林砚正准备去墨香书局结算新一期的书款,却被班长叫住,说是班主任李老师有请。
来到办公室,林砚发现除了李老师,还有一位穿着西装、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
“林砚同学,来来来,”李老师热情地招呼,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容,“这位是市教育局的王科长。王科长听说了你在文创大赛上的优异表现,以及你……嗯,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特意来了解一下情况。”
王科长站起身,主动伸出手与林砚握了握,态度十分客气:“林砚同学,年少有为啊!你的《少年华夏说》和《聂隐娘》,我都拜读了,真是后生可畏!我们市教育局正在筹备今年的‘优秀青少年表彰’,我觉得你很有希望入选啊。”
林砚心中了然,这是官方层面释放的善意和某种程度的“招安”。
他谦逊地回应了几句,表示自己只是尽了学生本分,王科长又勉励了一番,暗示如果他能保持“正确”的导向,未来在升学甚至就业方面,都会得到关照。
送走王科长后,李老师关上门,压低声音对林砚说:“林砚,这可是个好机会,王科长分管招生和推荐,他开口了,到时候保送个好大学,问题不大。你最近……稍微低调点,别再惹出什么风波,稳稳当当地把荣誉拿到手,知道吗?”
李老师的关心带着现实的考量,林砚能理解,但他追求的,远非一纸保送通知书。
他需要的是更广阔的舞台和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谢谢老师,我会考虑的。”林砚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礼貌地回应。
从办公室出来,林砚径直去了墨香书局。
书局门口比往日更加热闹,不仅有人来购买《聂隐娘》,甚至开始有人打听林砚是否还有其他作品,或者能否求得墨宝。
王掌柜见到林砚,更是如同见了财神爷,将一袋沉甸甸的银元双手奉上,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林公子,托您的福,书局这几日的流水,抵得上过去半年。不少老主顾都回来了,还带来了新客人。”王掌柜激动地说,“您看……这《聂隐娘》后续的稿子……”
“后续章节我会按时送来。”林砚接过钱袋,入手沉甸甸的,这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让家庭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他沉吟片刻,问道:“王掌柜,我记得您上次提过,认识一位擅长修复古籍的老先生?”
王掌柜连忙点头:“对对对!是城南的徐老先生,那可是祖传的手艺。不过……他脾气有点怪,轻易不接活,而且收费不菲。”
“无妨,”林砚道,“我想请他帮忙修复几本旧书,麻烦您帮忙引荐一下,酬劳按规矩来。”
林砚打算用这笔钱做两件事:一是改善家庭条件,让父亲不必再为生计奔波;二是收集和修复这个世界的古籍残本。他相信,这个高武世界的历史断层背后,定然隐藏着关于“文气”乃至世界本源的秘密,这些古籍或许能提供线索。同时,这也是在以实际行动,保护和传承这个世界的文化根脉。
王掌柜虽不解林砚为何对破旧古书感兴趣,但还是满口答应下来。
揣着书款,林砚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一家信誉良好的钱庄,将大部分银元兑换成了便于存储的金票和银票,只留少部分现钱。
然后,他破天荒地去了城里有名的“稻香村”点心铺,买了几样精致的糕点和一只肥嫩的烧鹅。
当林砚提着点心和烧鹅回到家时,父亲林建国正在昏暗的灯光下校对稿件,看到儿子手里提着的东西,他愣住了,随即脸上露出心疼的神色:“小砚,你……你买这些做什么?多浪费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