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夕阳把皖北平原染成了金红色,麦田像铺了层发光的毯子,苹果园则像撒在毯子上的红玛瑙。林舟、苏晓、李曼坐在田埂上,手里都拿着个红苹果,咬一口,甜汁在嘴里散开,混着风里的麦秸秆香,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
“你说,咱的苹果卖到北京,城里人会不会像孩子们一样喜欢?”苏晓靠在林舟肩上,手指卷着他的衣角——那是件洗得发白的白衬衫,袖口还沾着点果园的泥。
林舟点头,咬了口苹果:“肯定喜欢——咱的苹果里,有太阳的味,有土地的味,还有咱用心种的味,这些都是超市里买不到的。”他指着远处的麦田,“明年,咱把东河村的麦种全换成‘济麦44’,产量高,磨出的面粉还香,到时候跟苹果一起,卖到全国去。”
李曼笑着晃了晃手里的苹果:“那我可得抓紧编研学教材,争取让北京的学校也来咱这研学——让城里孩子看看,能种出甜苹果、好麦子的土地,到底长啥样。”她顿了顿,看向林舟和苏晓,眼睛里闪着光,“我申请了‘乡村教育专项基金’,以后能请北京的老师来支教,让村里的孩子也能学画画、学音乐,跟城里孩子一样,有很多很多梦想。”
林舟从公文包里拿出周明远的老笔记本,翻开扉页,递给苏晓和李曼:“你们看,周县长在这页写了句话——‘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长东西;你对人好,人就给你长温暖’。”
苏晓接过笔记本,指尖轻轻摸着泛黄的纸页,在空白处写下:“苹果甜,麦子香,林舟在身边,就是最好的日子。”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幸福。
李曼也拿起笔,在旁边补充:“村小的孩子笑,果园的苹果红,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夕阳慢慢沉下去,月亮从麦田尽头升起来,银辉洒在三人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连在一起,像条通往麦田深处的路。远处的村里,传来了村民们的笑声,还有炒菜的香味——苏晓爹的排骨炖好了,红糖馒头也热透了。
林舟站起来,拉起苏晓的手,李曼跟在后面,三人往村里走。田埂上的野草蹭着裤脚,像在跟他们打招呼。林舟回头看了眼麦田和苹果园,月光下,麦穗和苹果都闪着淡淡的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苹果卖到远方,更多的孩子来研学,更多的人爱上这片土地。而他,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田埂,守着公文包,守着身边的人,把日子过得像苹果一样甜,像麦田一样扎实。
风又吹过,带着麦香和苹果甜,林舟握紧了苏晓的手,公文包在另一只手里轻轻晃着——里面装着的,是他的初心,他的归宿,他永远的“甜”。
(第十章完,第一卷终)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