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曦的四岁时光已进入尾声,五岁的门槛遥遥在望。凌空和苏暮雨清晰地感受到,儿子正站在一个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新临界点上。他的思维开始触及更抽象的领域,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细腻复杂,家庭互动也随之进入了更具深度和趣味性的新阶段。
一、“‘思维’飞跃:当具体遇见抽象”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凌曦的思维模式上。他开始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虽然他的理解方式依然充满了童真的色彩。
一天晚饭后,一家人看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天空被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凌曦安静地看了好久,忽然说:“爸爸,太阳在跟我们说‘明天见’。”
凌空心中微微一动,回应道:“是的,它在跟我们道别,也承诺明天会再来。”
凌曦点点头,继续发挥:“那黑夜就是……就是用来装星星和月亮的巨大盒子!太阳去睡觉了,就把星星和月亮放出来给我们玩。”
苏暮雨在一旁听着,为儿子能将“时间流逝”、“承诺”和“空间容纳”这样的抽象概念,用如此形象而充满故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感到惊叹。凌空则在记录中写道:“对象开始尝试对时间、空间等抽象概念进行具象化建模,象征思维和隐喻能力进入快速发展期。”
数字的概念也不再仅仅是数数和简单的加减。凌曦开始理解“零”代表“没有”,但他有自己的解释:“零就像一个空空的魔法口袋,什么都还没有装进去,但又可能变出任何东西!” 他开始对“无限大”产生好奇,问凌空:“爸爸,如果我一直数,1、2、3……会不会有一个数字是最大的?数到那里会怎么样?会掉出去吗?” 这些问题开始触及数学和哲学的边界,让凌空这位科学家都需认真思考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回应。
二、“‘情感’地图:共情能力的精微化”
凌曦的情感雷达变得更加敏锐,共情能力不再局限于感知明显的喜怒哀乐,开始能够捕捉到更细微、更复杂的情感信号。
王亚琴有一次因为老家的事情有些忧心,虽然她尽力掩饰,但细心的凌曦还是察觉到了外婆眉宇间那丝与往常不同的情绪。他没有吵闹,而是悄悄走到王亚琴身边,把自己最爱吃的小饼干塞到她手里,小声说:“外婆,吃甜甜,心情也会变甜甜。”王亚琴一愣,随即眼眶微热,把外孙紧紧搂在怀里。
苏暮雨工作遇到瓶颈,对着电脑微微蹙眉沉思时,凌曦会端着他的小水杯走过来(有时会洒出来一点),放在桌上,说:“妈妈,喝水。思考累了要休息一下,我的老师说的。”他甚至会学着凌空的样子,用小手在苏暮雨背上轻轻拍两下。
他对小伙伴的情绪也更能感同身受。豆豆因为搭建的积木城堡被不小心碰倒而大哭,凌曦没有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或者也跟着着急,而是走过去,把自己手里一个更酷的变形金刚塞给豆豆,笨拙地安慰:“没关系,豆豆,我的给你玩。我们待会儿一起搭一个更厉害、更不怕倒的城堡!”
这些细微处的体贴,让凌空和苏暮雨意识到,儿子正在学习绘制一幅精微的“情感地图”,不仅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开始尝试理解和回应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更加注重在日常交流中,帮助他命名和理解这些复杂情感,比如“担忧”、“沮丧”、“欣慰”、“感动”。
三、“‘互动’升级:从回答“为什么”到探讨“你认为呢””
面对凌曦认知能力的提升,凌空和苏暮雨调整了与他的互动策略。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提供者和问题的解答者,更多地开始扮演“思维协作者”和“讨论引导者”的角色。
当凌曦再问出“为什么鸟儿能飞”之类的问题时,凌空不会立刻给出空气动力学的解释,而是会反问他:“你觉得是为什么呢?看看它的翅膀、身体,猜猜看?”
凌曦会观察,然后给出他的假设:“因为它们有翅膀,像扇子一样扇风!”或者“因为它们很轻,风一吹就飘起来了!”
凌空会先肯定他的观察和思考:“嗯,翅膀确实很重要,身体轻也有帮助。”然后再补充一些更科学的知识:“还有啊,它们的骨头是空心的,所以特别轻;翅膀的形状让它们扇动空气的时候,能把空气往下推,空气就把它们往上托起来了……”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和协作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凌曦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也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哲学讨论。看着秋天的落叶,苏暮雨会问:“小曦,你觉得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会害怕吗?还是会觉得是一场新的冒险?”
凌曦思考着,答案时而忧伤:“它们可能会想念大树妈妈。”时而充满勇气:“它们是要去地上旅行,给泥土当被子!”
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对话,滋养着凌曦的哲学思辨萌芽,让他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尊重不同的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