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曦两岁了。这个曾经蜷缩在父母怀里的小肉团,如今已经能跑能跳,能清晰表达自己的喜恶,拥有了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凌空和苏暮雨意识到,育儿的重心,需要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应对外部探索,逐渐向更内化的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倾斜。
一、“‘共情’的种子:从“我”到“我们”的艰难一步
凌曦的“自我”意识依然坚固,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开始显现。一天,苏暮雨在厨房不小心切到了手,虽然只是个小口子,但她还是下意识地“嘶”了一声。正在客厅玩小火车的凌曦,动作突然停住了。他丢下玩具,跑到厨房门口,仰着小脸,看着妈妈手指上渗出的血珠,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小脸上写满了担忧。
“妈妈……”他小声叫着,没有像往常一样扑过来要抱抱,而是站在原地,有些无措。
苏暮雨心里一软,蹲下来,对他笑了笑:“妈妈没事,只是不小心。”
凌曦伸出小手指,轻轻碰了碰苏暮雨贴好创可贴的手指,又飞快地缩回去,然后转身跑开。就在苏暮雨以为他回去继续玩时,他却抱着他最喜欢的那条小毯子跑了回来,踮着脚,努力想把毯子往苏暮雨身上披,嘴里嘟囔着:“妈妈……盖……不痛。”
那一刻,苏暮雨觉得心都要化了。她接过毯子,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凌曦安静地让她抱着,小手还轻轻拍着她的背,模仿着她平时安慰自己的样子。
凌空在书房门口目睹了这一切,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他在当晚的记录中写道:“观察到明确的共情行为萌芽。对象能感知到主要照顾者的痛苦情绪,并尝试用自己认知范围内最有效的安抚方式(提供心爱之物、模仿安抚动作)进行回应。这是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关键标志。”
然而,共情能力的培养并非总是如此温情。更多的时候,它体现在与小伙伴的冲突中。在 playground,凌曦为了抢一个三轮车,再次和另一个小男孩发生了推搡。对方摔倒哭了,凌曦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地指着三轮车说“我的!”,但看到对方哭得伤心,他脸上的怒气渐渐变成了茫然和一丝不安。
苏暮雨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把他带到一边,引导他观察:“你看,弟弟哭了。你推他,他摔倒了,会很疼,很难过。”
凌曦看着那个哭泣的孩子,小声说:“疼……”
“是啊,就像你上次摔倒一样疼。”苏暮雨趁热打铁,“我们下次想要玩具,可以怎么说?”
凌曦低下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指,声音更小了:“……请问?”
虽然下一次他未必能做到,但这颗名为“同理心”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埋下,需要父母用无数的耐心和情境去浇灌。凌空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引导】 技能,在一次次实践和反思中,艰难地提升着熟练度。
二、“‘价值’的传递:诚实、责任与“为什么”的狂潮
随着语言和理解能力的飞跃,凌曦进入了“十万个为什么”阶段,这对父母的知识储备和耐心是巨大的考验,但也成为了传递家庭价值观的绝佳时机。
“爸爸,灯为什么亮?”
“因为有电。”
“为什么有电?”
“发电厂发的。”
“为什么发电厂能发电?”
“……(涉及电磁感应、能量转换,需简化模型)”
凌空往往会试图用最科学、最准确的方式解释,虽然常常超纲,但他坚持认为,哪怕孩子只能理解万分之一,种下追求真理的种子也是好的。他的【知识简化与类比】 能力被迫高速提升。
而苏暮雨,则更善于将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叙事中。
凌曦有一次打碎了一个漂亮的玻璃杯,他吓得愣住了。苏暮雨没有发火,而是先检查他有没有受伤,然后平静地说:“杯子碎了,我们有点难过,对不对?但它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拿杯子的时候,要更小心一点哦。”她没有强调“错误”,而是强调了“意外”和“今后的注意”,让凌曦在安全感中理解了“责任”的初步含义。
还有一次,凌曦想吃糖,偷偷从糖罐里拿了一颗,被王亚琴发现后下意识撒谎说“没拿”。苏暮雨没有戳穿,而是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说:“小曦,妈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糖很好吃,你想吃可以告诉妈妈,我们约定好时间吃。但是说谎,会让心里住进一个小怪兽,不舒服的。”凌曦看着妈妈温柔却认真的眼神,慢慢掏出了藏在手心、已经有点融化的糖,小声说:“妈妈,我拿了……我想吃。”
苏暮雨亲了亲他:“勇于承认就是好孩子。这颗糖,我们晚饭后一起吃,好吗?”
通过这些细微的日常,诚实、承担责任、遵守约定等基本的价值观念,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渗入凌曦的心田。
三、“‘时光’的印记:老照片、旧玩具与成长的回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