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坦白直接得近乎笨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诚恳。他注视着苏暮雨的眼睛,没有任何闪躲。
苏暮雨看着他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的那一丝芥蒂,如同被阳光照射的薄冰,悄然融化。她相信凌空的话,相信他的为人。但这件事,像一根细微的刺,轻轻扎了一下,提醒着她,即使是在他们感情如此稳固的今天,彼此依然拥有着对方未曾完全参与的过去。而在面临可能分离的当下,这种“未知”似乎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意味。
、“‘理性’的裂痕:一次关于‘信任’与‘未来’的深夜争执”
“新加坡提案”和“旧照片事件”像两股暗流,最终交汇,引发了他们同居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执。
起因是关于新加坡之行的后续讨论。凌空经过几天的思考,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利弊分析报告,甚至包括了新加坡的生活成本、租房市场情况、可能的探亲频率和成本估算等等。他将这份报告发给苏暮雨,本意是想帮助她更全面地评估。
然而,苏暮雨在看到那份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却唯独缺少了情感温度的报告时,积累了几天的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那张旧照片带来的微妙不适,瞬间爆发了。
“凌空!”她将平板电脑放在桌上,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在你眼里,去不去新加坡,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决策问题吗?里面有没有哪怕一个参数,是关于‘我们不想分开’这个情感的权重?”
凌空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帮助”会引来这样的反应。“我正在尝试量化所有相关因素,包括情感成本带来的间接影响……”他试图解释。
“情感成本?”苏暮雨打断他,语气有些尖锐,“感情是可以被你放在表格里计算的吗?就像你计算算法收敛效率一样?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数据证明利大于弊,我就应该去,而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可以克服地理距离的‘可控变量’?”
这话语像一把小锤,敲在了凌空理性世界的外壳上,产生了一丝细微的裂痕。他皱起眉头:“我从未这样认为。我只是希望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帮助你,也帮助我们做出最不后悔的选择。感情当然是重要的,但它不应该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唯一因素。”
“所以在你看来,我的‘个人发展’比我们的‘在一起’更重要?”苏暮雨的问题近乎钻牛角尖,带着情绪化的色彩。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凌空的语气也难得地带上了一丝烦躁,他觉得苏暮雨在曲解他的意思,“我希望你好,希望你的事业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但这不代表我不在乎我们是否在一起。我正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像你这样,似乎把‘去’和‘留’完全对立起来!”
“我把它对立起来?”苏暮雨感到一阵委屈,“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不安!一张莫名其妙的旧照片就能让我心里不舒服,更何况是隔着整个南海?凌空,你是不是太自信了?自信到觉得我们的感情可以经受任何考验,自信到觉得我永远不会被其他因素影响,或者……你自己永远不会?”
这句话脱口而出的瞬间,苏暮雨就后悔了。她看到凌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受伤。她触及了一个他们之间最核心、也最敏感的禁区——信任。
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争吵的热度骤然降至冰点。
凌空看着苏暮雨,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他默默地站起身,走到阳台,关上了玻璃门,将背影留给了她。
苏暮雨瘫坐在沙发上,用手捂住了脸。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过分了,那不仅是对凌空信任的质疑,也是对他们共同感情根基的动摇。她只是太害怕了,害怕分离,害怕未知,害怕那个名为“林薇”的影子所代表的、一切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在巨大的机遇和不确定性面前,她一直以来的理性和坚强,出现了一道裂缝,露出了底下深藏的脆弱与不安。
这一次争执,没有摔门而去,没有痛哭流涕,却比任何一次都要深刻和沉重。它揭示了即使在最和谐的关系中,当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理性的计算与感性的需求之间,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鸿沟;它暴露了在深厚信任之下,依然可能潜藏着因爱而生的、非理性的恐惧。
凌空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如织的车流,夜风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他那套赖以生存的理性逻辑,在复杂的情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意识到,有些问题,无法仅靠数据和模型来解决。他需要去理解苏暮雨那份不安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仅仅是去“解决”新加坡这个提案本身。
而在客厅里,苏暮雨也在一片冰冷的后悔中,开始冷静下来。她明白,将内心的不安和压力,以攻击和质疑的方式投射到凌空身上,是极其不公平的。她需要正视自己的恐惧,并与凌空一起,而不是对抗,去找到前行的道路。
夜色渐深,隔着一道玻璃门,两个人都清醒着,都在各自的沉默中,进行着一场内心的风暴与重建。这次争执,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动摇了他们平静生活的表象,却也迫使着他们向彼此灵魂的更深处挖掘,去直面那些平日里被温情掩盖的、关于自我、关于爱情、关于未来的本质问题。成长的阵痛,伴随着关系的深化,悄然降临。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