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马骥在拙政园中已经住了近两个月。从最初的走马观花、处处闹笑话,到后来的刻意观摩、慢慢沉淀,他虽然依旧没能真正登堂入室,领略文人雅趣的精髓,但潜移默化中,看待园景的眼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再像刚入园时那样,急于寻找出口,也不再执着于用现代的概念去生硬解构园中的一切——比如把漏窗当成“相框”,把水廊当成“迷宫”,把假山当成“放大版模型”。文震亨有时忙于应酬宾客,或是闭门书画,马骥便会揣上两个白面馒头,独自一人在园子里慢悠悠地闲逛,没有目的地,只是单纯地感受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榭。
他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他忽略的细微之美。
清晨的拙政园,是被露珠和鸟鸣唤醒的。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园子里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般缥缈。马骥沿着水廊前行,脚下的木板被晨露打湿,踩上去发出“吱呀”的轻响,格外清脆。廊外的荷塘里,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像一颗颗珍珠,随着荷叶的晃动,时而汇聚,时而滴落,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
岸边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枝条上抽出了嫩绿的新叶,被晨雾浸润后,更显娇嫩欲滴。马骥走到柳树下,抬手拂过枝条,指尖能感受到露珠的清凉和柳叶的柔软。不远处的竹林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叽叽喳喳,此起彼伏,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阳光渐渐升起,穿透晨雾和竹林,在粉墙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那些光影随着微风晃动,如同活过来的水墨画,充满了生机与灵动。
马骥找了个临水的石凳坐下,拿出怀里的馒头,慢慢啃着。他看着太阳一点点升高,晨雾渐渐散去,园子里的景物越来越清晰,心中一片宁静。他想起在临安时,每天清晨都是被茶坊的喧闹声吵醒,忙着准备说书的稿子,从未有过这样静下心来,感受清晨的美好。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阳光变得炽热起来。园子里的树木枝繁叶茂,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成为天然的遮阳伞。马骥躲在“远香堂”的屋檐下,看着堂前的荷塘。池水反射着粼粼波光,刺眼却又美丽。荷叶长得格外茂盛,层层叠叠,遮天蔽日,粉色的荷花点缀其间,有的含苞待放,娇羞欲滴;有的盛开怒放,亭亭玉立。
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混合着草木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偶尔有微风吹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翩翩起舞,送来阵阵清凉。远处传来几声蝉鸣,聒噪却不烦人,反而更反衬出亭台深处的清凉与静谧。马骥靠在柱子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蝉鸣、风声、水声,渐渐竟有了几分睡意。
他想起在紫禁城里,正午时分总是闷热难耐,宫墙反射着阳光,让人无处可躲,只能在狭小的杂役房里煎熬。而在这里,即便烈日炎炎,也能找到阴凉舒适的角落,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了瑰丽的橘红色。园子里的一切都仿佛被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轮廓变得柔和起来。马骥漫步到“荷风四面亭”,亭子四面环水,视野开阔。他站在亭中,看着夕阳倒映在水中,水面被染成一片金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远处的假山、亭台、楼阁,都被夕阳勾勒出金色的轮廓,显得格外壮丽。岸边的树木拖着长长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与夕阳的倒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偶尔有晚归的鸟儿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却又很快恢复原状。
马骥坐在亭子里,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天空的颜色从橘红渐渐变成深蓝。他想起在草原上看夕阳的场景,那种辽阔、壮丽,与眼前园林中夕阳的精致、柔美,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人震撼。
除了不同时辰的美景,马骥还格外喜欢雨天的拙政园。
有一次,他刚走到“小飞虹”廊桥,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索性停下脚步,躲在廊桥下避雨。雨水顺着黛瓦滴落,串成一串串晶莹的珠帘,落在廊下的青石板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清脆悦耳。
雨水打在池面上,激起无数细密的涟漪,像是无数颗珍珠在水面跳跃。荷花在雨中摇曳生姿,花瓣上沾满了水珠,更显娇艳动人。假山被雨水浸润后,颜色变得更深,纹理更加清晰,那些“瘦、透、漏、皱”的特点被雨水放大,更显奇崛苍劲。
远处的景物在雨中变得朦胧起来,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像是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中,充满了诗意和神秘感。马骥看着雨中的园林,心中充满了感动。他想起现代社会,雨天总是让人烦躁,忙着躲雨,忙着赶路,从未有过这样静下心来,欣赏雨景的闲情逸致。
雨越下越大,变成了瓢泼大雨。雨水顺着廊桥的栏杆流下,形成一道道水帘。马骥看着水帘外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伸出手,感受着雨水的清凉,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浮躁都被雨水冲刷干净,只剩下宁静和愉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