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燕园内的学术氛围也如同抽芽的新叶般愈发活跃。
除了常规课程,各种学术竞赛、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其中,一年一度的校级辩论赛无疑是重头戏之一,吸引了众多目光。
今年的辩题极具时代特色,也异常尖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还是重点扶持国有企业更有利于中国经济”。
这话题在91年初的背景下,可谓直击改革的核心争议。
正方(扶持国企)认为国企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反方(发展乡镇企)则强调乡镇企业的活力的确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增长点。
光华管理学院代表队抽到了反方立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有利于中国经济”。
然而,比赛前夕,队里的主力四辩,一位大二的师兄,突然得了重感冒,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队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顶替这个至关重要的总结陈词位置。
队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抓人。
不知是谁提了一句:“要不…找那个大一的陈默试试?他好像挺能说的,秦教授都夸他。”
病急乱投医,队长火急火燎地找到正在图书馆啃法学书籍的陈默。
“陈默!救命啊!师兄倒了!四辩没人了!你顶上去吧!”队长语气急促,几乎是在哀求。
陈默从一堆《法理学导论》中抬起头,有点懵:“我?辩论?队长,我没经验啊…”
“没时间了!就你了!你的那些观点,平时聊天就挺犀利的!上吧!稿子我们都准备好了,你主要是临场发挥和总结!”
队长不由分说,几乎是把陈默拖出了图书馆。
陈默内心OS:“真是人在馆中坐,锅从天上来…打辩论?我这社畜当年倒是没少和人撕逼甩锅,可那是职场生存,不是学术辩论啊…罢了,反正观点现成的,就当去玩玩了。”
辩论赛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台下座无虚席,甚至还有几位经济学部的老教授坐在评委席。
正方是历史系代表队,引经据典,从马克思到列宁,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讲到国企的支柱作用,气势恢宏,理论功底扎实。
光华队的前三位辩手虽然也尽力反驳,但总显得有些被动,尤其是在理论深度上被对方压制,场面上略处下风。
台下,赵国强、孙伟、李振甚至沈清都来给陈默加油了。赵国强急得直跺脚:“完了完了,咱们系要输啊!历史系的嘴皮子太厉害了!”
孙伟则皱着眉头:“理论上是国企更重要啊,这辩题对我们不利…”
李振紧张地攥着拳头,沈清则目光灼灼地看着台上略显紧张但眼神依旧沉静的陈默。
终于轮到四辩总结陈词。
陈默站起身,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他看了一眼对面历史系辩手脸上隐隐的得意,又扫过台下评委和观众,内心忽然平静了。
去他的稿子,去他的理论教条,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打。
他没有像传统辩论那样继续纠缠于经典理论的引用,而是微微一笑,开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论述,让我们重温了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和历史贡献,但是,评判一个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历史功绩簿,更要看未来发展的效率账、民生账和活力账。”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沉稳:“今天,我想抛开宏大的理论叙事,就用几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大家算几笔简单明了的账。”
“第一笔,效率账。”他伸出手指,“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充分竞争能提升效率,乡镇企业生于市场,长于竞争,没有铁饭碗,没有大锅饭,要想生存,就必须比国企更关注成本、更响应市场需求。
我们在西河县的调研显示,同样规模的砖厂,乡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县国企高出30%,能耗却低了15%。请问,谁的效率更高?谁更能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笔,就业账。”他继续道,“另一个基本概念是就业弹性。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企吸纳能力有限且门槛高,而乡镇企业呢?‘离土不离乡’,就地转化劳动力,就业弹性极大。
过去十年,乡镇企业吸纳了近一亿农村劳动力!这是任何一个国企系统都无法做到的巨大社会贡献!稳定和发展,哪个更重要?”
“第三笔,创新与机制探索账。”他目光扫过全场,“乡镇企业规模小,包袱轻,敢于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甚至产权模式(虽然还不完善),很多国企改革的试点经验,最早都来自于乡镇企业的探索。
它们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用实践而非理论,为整个国家的改革探了路、试了错、积累了经验!这笔‘探索价值’,难道不重要吗?”
他每一笔账,都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竞争提升效率、就业弹性、试验田理论)结合寒假调研的鲜活实例(数据他稍微“优化”了一下,但方向绝对正确)来阐述,逻辑清晰,语言生动,远超这个时代辩论赛常见的空泛理论之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