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北大?嗯,食堂不错,就是学霸密度有点高,卷得飞起…不过,我喜欢。——陈默(初入燕园)
一九九一年的初秋,夏末的暑热尚未完全退去,却已夹杂了一丝属于北方的干爽。
日历一页页翻过,亚运会的喧嚣已成记忆,苏联老大哥正摇摇欲坠,而南方的那个圈,正以惊人的速度吸纳着资金与梦想。
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里,Beyond的《光辉岁月》和《AMANI》回荡不休,诉说着远方的纷争与理想;
小虎队的《爱》依旧俘获着少男少女的心,“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的旋律无处不在;
电视剧《渴望》引发的万人空巷虽已过去,但“举国皆哀刘慧芳,万众皆骂王沪生”的余温犹在。这是一个变革前夜的时代,新旧思潮在古老的国度里碰撞、交融。
陈默提着一个半旧的帆布行李袋,站在了北京大学的西门。
古色古香的校门庄严肃穆,匾额上“北京大学”四个字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门口车铃叮当,人流如织,大多是像他一样前来报到的新生和陪同的家长,脸上写满了骄傲、期待与一丝初来乍到的茫然。
“啧,这就是未来的权力预备役基地兼顶级学术修罗场啊?”陈默内心OS疯狂刷屏,
“空气里飘着的不是自由的芬芳,也不是智慧的尘埃,好像是…食堂的饭香混着未名湖的水汽?好吧,还有这浓郁的桂花香,倒是挺提神醒脑,适合熬夜肝论文…等等,我这算不算提前预支了研究生生活?”
他深吸一口气,拎着袋子随着人流走进校园。
古朴的红楼掩映在葱郁的树木之间,博雅塔的身影在远处伫立,抱着书本的学生步履匆匆,操场上传来蓬勃的呐喊声,自行车流如同时代的脉搏,汹涌而充满活力。
这一切,与记忆中那个被游客充斥、更像一个景点的北大截然不同,这里的学术气息和生活气息都更为原始和浓厚。
“同学,需要帮忙吗?”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学长热情地迎上来。
“谢谢学长,请问光华管理学院的新生报到处在哪?”
“喏,前面逸夫楼那边,牌子很大,一眼就能看到。”
道谢后,陈默朝着指引方向走去。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让他这个“老灵魂”感到新奇又熟悉,海报栏里贴着各种社团招新、讲座信息,其中关于“南巡讲话”学习研讨会的通知格外醒目。
同学们穿着大多朴素,白衬衫、蓝裤子、格子裙是主流,但也能零星看到几个穿着牛仔服或印着模糊英文logoT恤的“弄潮儿”。
“果然是天之骄子聚集地,这精气神儿就是不一样。”陈默一边默默观察,一边内心吐槽,
“就是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未来的大佬,有多少是未来的社畜预备役…嗯,比如我上辈子那种,这辈子,必须换剧本!”
报到手续简单高效。很快,他领到了宿舍钥匙——32楼406室。
提着行李爬上四楼,找到门牌,陈默还没推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带着浓郁东北腔的洪亮声音:“哎呀妈呀,这床板子咋有点晃悠呢?没事儿,哥给你固定一下!”
推开门,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上下铺,靠窗放着四张书桌。
此时,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穿着跨栏背心、露出结实肌肉的男生,正踩在下铺的床沿上,使劲晃动着上铺的床板检查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他扭过头,露出一张方正豪爽的脸,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呦!又来一兄弟!你好你好,我叫赵国强,东北那旮沓的,政治学系的!你是咱宿舍的吧?”
“你好,陈默,光华管理学院。”陈默笑着点点头,这扑面而来的热情让他仿佛看到了活体版的“东北人是活雷锋”。
“陈默?好名字!人狠话不多是吧?哈哈!”赵国强跳下床,大手一挥,“我比你来得早,就自作主张选了这个下铺,哥们儿你没意见吧?上铺这兄弟我都帮他检查过了,结实着呢!”
“没问题,我睡哪儿都行。”陈默无所谓道。
这时,一个略带软糯口音,语气却十分清晰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国强同志,麻烦你动作轻一点,你刚才那一下,我的搪瓷缸子都在桌子上跳舞了。”
陈默循声望去,只见靠门书桌前坐着一个男生,穿着熨烫得十分平整的白衬衫,深蓝色西裤,皮鞋擦得锃亮。
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正小心翼翼地用一块软布擦拭着一个崭新的玻璃杯,动作一丝不苟。
他的床铺已经整理好,蚊帐挂得四平八稳,被子叠得近乎豆腐块,桌上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哎呦喂,孙伟同志,我这不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嘛!”赵国强大大咧咧地拍拍手,“你这上海来的就是讲究,这杯子擦得比脸都干净了。”
名叫孙伟的男生推了推眼镜,看向陈默,目光快速地从他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那个旧帆布包上扫过,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评估,但语气还算客气:“你好,孙伟,经济学系,从上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