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开始——李老栓带着十个士兵,排成两排,举着木棍,喊着“冲啊”往前冲。刚冲出去十米,陈砚就喊“鬼子机枪开火”,负责“模拟鬼子”的士兵举起红旗,李老栓这边立刻“倒下”三个士兵——按规矩,被红旗指到就算“伤亡”。
“停下!停下!”李老栓看着“倒下”的三个弟兄,急得直跺脚,“你们咋这么没用?不知道躲吗?”
“李叔,您让俺们密集冲,没地方躲啊!”一个“伤亡”的士兵委屈地说,“红旗一抬,俺们根本没地方藏!”
接下来是陈砚的分散战术——他带着赵铁柱和两个年轻士兵,分成三组,赵铁柱正面牵制,陈砚和另一个士兵从两侧迂回。“鬼子机枪开火”时,三人立刻躲到旁边的土坡和树后,没有一人“伤亡”;等“机枪停火”,三人快速推进,很快就冲到“碉堡”前,模拟“扔手榴弹”后,顺利“拿下”碉堡。
士兵们爆发出一阵欢呼——显然陈砚的战术赢了。李老栓站在原地,看着“碉堡”前的陈砚三人,又看了看自己这边“伤亡”的三个士兵,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
陈砚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李老栓,不是旧战术不好,是现在的敌人不一样了。绿营时的土匪没机枪大炮,密集冲锋管用;可鬼子有,咱们就得改。你是老兵,经验多,要是能把旧经验和新战术结合起来,肯定能更厉害。”
李老栓沉默了半天,终于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汉阳造:“营长,俺服了。刚才俺看明白了,您这战术确实能少死人,是俺老糊涂了,总想着以前的老法子。以后俺听您的,您咋教,俺就咋练!”
士兵们爆发出一阵掌声,之前支持李老栓的士兵也服了,纷纷说:“营长,教俺们吧!俺们也想练这个能少死人的战术!”
陈砚笑着点头:“好!现在就分组,每3人一组,选个组长,赵铁柱、李老栓,你们俩负责教老兵;小王、小李,你们教新兵,按刚才的演示来,注意交替掩护,别扎堆!”
“俺记住了!”赵铁柱和李老栓齐声应道,李老栓虽然刚服软,却依旧认真,拉着几个老兵,开始讲解刚才看到的分散战术细节,时不时还问陈砚“这样迂回对不对”,态度比之前恭敬了不少。
林晚走过来,递给陈砚一块糙米饼:“刚才的模拟很精彩,连我都看明白了,分散战术确实能减少伤亡。以后要是实战,伤员肯定能少很多,我的压力也小了。”
“还要靠你后续的医疗支持。”陈砚接过糙米饼,咬了一口,“要是真受伤了,还得你帮忙救治。对了,昨天改进的伤员转运点,用着还行吗?”
“挺好的,比之前方便多了,通道宽,能抬担架,也隐蔽。”林晚点点头,又补充道,“我刚才看训练,觉得可以在战术里加个‘医疗兵跟随’的环节,每个班组配一个懂急救的士兵,受伤了能及时处理,不用等送到医疗棚。”
“这个建议好!”陈砚眼睛一亮,“王锐,你去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弟兄学过急救,没学过的,让林护士教他们简单的止血包扎,以后每个班组配一个‘急救员’。”
王锐连忙应道,拿着小本子开始统计,嘴里还念叨:“这样好,受伤了能先自救,俺之前就不会包扎,多亏了林护士……”
战壕旁的训练还在继续,李老栓虽然一开始不服,但教起老兵来格外认真,还结合自己的绿营经验,提醒大家“迂回时要注意脚下的泥,别滑倒”;赵铁柱教新兵时,则把打猎的经验融进去,说“跟躲野猪一样,注意观察周围,别被鬼子偷袭”。
陈砚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踏实了不少——战术争议解决了,不仅推行了新战术,还让李老栓从反对变成了支持者,更让士兵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练”,而不是“被迫练”。他知道,这只是战术改革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在实战中调整,但至少现在,部队已经开始接受新观念,不再是之前的“蛮干”。
远处的日军阵地传来零星的枪声,像是在提醒他们,实战很快就会到来。陈砚摸了摸怀里的老草鞋,又看了看正在认真训练的士兵,心里默念:“弟兄们,好好练,学会了新战术,就能多活几个人,多杀几个鬼子,咱们才能守住蕴藻浜,活着回家。”
夕阳西下时,训练终于结束,士兵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个个精神饱满,有的还在互相演示白天学的战术,嘴里念叨着“你掩护,我迂回”。李老栓走到陈砚身边,递过一碗水:“营长,俺今天算是开眼了,以后您有新战术,尽管教,俺肯定学,绝不再固执了。”
陈砚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说:“这就对了!咱们都是为了打鬼子,为了弟兄们,旧经验有用的留着,新战术好的学来,结合起来,就是最厉害的战术。”
夜色渐浓,战壕里点起了马灯,士兵们的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之前因为战术争议产生的小隔阂,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新战术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