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钱老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林旬没有丝毫的退缩。
整个车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他的回答。
“最终目标?”
林旬重复了一遍这个问题,然后,他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专家,目光从他们或震惊、或困惑、或敬畏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回到那台崭新的“声波应力消除仪”上。
“钱老,各位专家。”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评价一台机床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机械专家们都愣了一下。
一位老专家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看它的加工精度,稳定性,还有耐用性。”
“说得没错。”林旬点了点头,“那么,我们评价一种钢材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
另一位材料学专家回答:“是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还有抗疲劳性。”
“也对。”林旬继续问道,“那我们评价一项工程优劣的标准呢?”
这次,刘长胜身旁的一位建筑专家抢着回答,似乎想挽回一点颜面:“是它的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以及使用寿命!”
林旬听完,笑了。
“各位专家都说得很对。精度、强度、安全……这些,就是我们这个行业,乃至整个现代工业的‘标准’。”
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但是!”林旬的声音陡然转折,变得锐利如刀,“这些标准,是谁制定的?”
他没有等任何人回答,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是西门子的机床,是杜邦的材料,是波音的飞机!是德国人,是美国人,是日本人!他们用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为我们划下了一道道名为‘标准’的铁轨!而我们呢?我们只是在他们的轨道上,拼了命地追赶,以无限接近他们为荣,却从未想过——我们自己,能不能铺设一条全新的轨道,让世界,跟着我们的方向前进!”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在场每一位专家的心上。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是这个国家工业体系的脊梁,他们一生都在为了“追赶”和“达标”而奋斗,为了让国产的设备和材料,能够在性能上接近甚至达到国外的水平。
但他们,确实很少想过,要去“制定标准”。
因为那太遥远了,遥远得像一个梦。
“而今天,”林旬指着那台“声波应力消除仪”,声音陡然拔高,“我们有了这个机会!”
“这台设备,它能做到的,不仅仅是修复一台水泵,也不仅仅是把一块废铁变成弹簧钢,它能做到的,是改变材料最底层的微观结构!它能让我们,用普通的材料,实现超越特殊材料的性能!”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机床的导轨,可以比德国货更耐磨!我们发动机的曲轴,可以比日本货更抗疲劳!我们大桥的钢缆,我们建筑的钢筋,都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寿命!”
“当我们的技术,能够普遍应用到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时,我们,就拥有了重新定义‘精度’、‘强度’、‘安全’的权力!”
“所以,钱老,您问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林旬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说道:“我的目标,不是卖几台设备,也不是申请几个专利,我的目标,是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建立一套全新的、领先于世界的——工业标准!”
轰!
林旬的话,如同一道横贯天际的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
建立一套……全新的……领先于世界的……工业标准!
这是何等宏伟的蓝图!又是何等磅礴的野心!
在场的年轻工程师们,个个热血沸腾,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而那些老专家们,则是一个个浑身巨震,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他们奋斗了一辈子,梦想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摆脱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的命运,真正地扬眉吐气吗?
钱老浑浊的老眼,瞬间被水光浸透,他看到的不再是林旬,而是几十年前,在西北戈壁的研究所里,自己和那群意气风发的同伴,他们围着一炉火光,为了第一炉航空级合金钢,熬红了双眼,吼哑了嗓子,那个年代的梦想,就是追上苏联,赶超美国。这个梦想,他们追了一辈子,追得满身疲惫,追得两鬓斑白,而今天,这个年轻人却告诉他,不要再追了。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回头,来追我们。
刘长胜站在人群的角落,脸色惨白如纸。
他彻底明白了。
他跟林旬,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他在乎的,是面子,是权威,是人情世故。
而林旬在乎的,是星辰,是大海,是这个国家工业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