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醒过来时,鼻尖萦绕着清苦的药香。
他躺在青木堂的藤编躺椅上,身上盖着半旧的棉麻被单——边角磨得泛白,却浆洗得极为平整。后颈的衣领被冷汗浸透,黏在皮肤上,像块浸了水的粗布。
“秦先生,您醒了?”
阿婆的声音从药柜后传来,带着几分沙哑。她正用竹筛子筛着新收的野菊,筛网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金斑:“可算醒了!苏小姐守了您整宿,眼睛都熬得发青。”
秦墨撑着躺椅坐起,指尖触到身侧的木桌——上面摆着半凉的茶盏,盏底沉着几片枸杞。他接过阿婆递来的粗陶碗,碗里是熬得稠糯的山药粥,米香混着山药的清甜,在舌尖化开时,胃里泛起久违的暖意。
“苏老先生呢?”他问。
“在偏厅看《黄帝内经》呢。”阿婆指了指屏风后的檀木案,“方才他还说,您醒了定要喝碗热粥,让我多放了把红枣。”
秦墨低头喝了口粥,山药绵密的口感裹着枣香,比记忆里的任何药膳都更熨帖。他能感觉到,丹田处原本空荡的气海正缓缓充盈——昨夜在乱葬岗用“九阳还魂针”耗尽的“生灵之焱”,竟在沉睡中自行修复了三分。
“秦先生,您手。”阿婆突然抓住他的手腕。
秦墨这才惊觉,自己的指尖泛着青白,指腹还留着几处淡红的针孔——那是前日在破庙替守山人施针时留下的。他活动了下手指,关节处传来轻微的酸麻,像被冻了一整夜。
“不妨事。”他笑了笑,“医者本就该以指为器,这点酸麻,算是体面。”
阿婆却皱起眉,转身从药柜顶层摸出个红布包:“这是今早去后山采的艾草,我给您熏熏手。”她将艾草点燃,青烟袅袅升起,混着艾草的苦香,渐渐漫过秦墨的手背。
“苏小姐说,您昨日耗了太多真气。”阿婆的声音放轻,“这艾草能温经通络,比姜茶管用。”
话音未落,偏厅传来书页翻动的声响。秦墨抬头望去,只见苏济世坐在檀木案前,手里捧着本线装《黄帝内经》,老花镜滑到鼻尖,正指着某页对苏清婉说些什么。苏清婉穿着月白色旗袍,外搭件驼色针织开衫,发尾用珍珠簪子松松绾起,正踮脚替苏济世整理衣领。
“爷爷,秦医生醒了。”苏清婉转头看见他,眼睛一亮,快步走过来,“我去给您端参汤。”
“不必。”秦墨摆手,“阿婆的山药粥比我这把老骨头更需要补。”
苏济世放下书,扶了扶眼镜:“秦医生,昨夜睡得可好?”
“尚可。”秦墨起身,活动着僵硬的肩膀,“倒是您,昨晚咳得厉害,可还撑得住?”
苏济世笑了笑,指节叩了叩案上的《黄帝内经》:“老毛病了,不妨事。倒是那本《青帝长生经》……”他将书推到秦墨面前,“你且看看这页。”
秦墨翻开,见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苏济世苍劲的字迹:“医道通仙,非独疗疾,亦能渡魂。昔年我替老掌柜顶罪,以为是救人,却不知是造业。如今方知,真正的‘渡’,是渡己,亦是渡人。”
“这是……”秦墨抬头。
“昨夜我翻出来的。”苏济世目光落在窗外,“三十年前,老掌柜逼我签‘阴寿契’时,说‘医者手握生死,便该替天行道’。可我替他养蛊、害人,何尝不是造了更大的孽?”他握住秦墨的手,“秦医生,你用‘九阳还魂针’救那女孩时,我便想明白了——医者的‘道’,不在‘术’,在‘心’。”
秦墨心头一震。他想起昨夜在乱葬岗,自己握着银针刺入女孩心口时,那种“以命换命”的决绝;想起苏济世替他挡刀时,眼里的决然;想起苏清婉在药材市场为他挡黑衣人时,颤抖却坚定的身影。原来,“医道”的真谛,从来不是高深的术法,而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心”。
“苏老先生,您……”
“不必多言。”苏济世打断他,“我昨夜翻了《济世医典》,里面记载着‘破蛊还阳针’——需以施术者的十年阳寿为引,配合‘九阳还魂针’,能彻底驱散阴寿蛊。”他将《济世医典》推到秦墨面前,“你昨夜用了‘九阳还魂针’,若再用这‘破蛊还阳针’,或能解我体内余蛊。”
秦墨接过书,翻到那页。泛黄的纸页上画着复杂的针法图,旁注:“施针者需心无杂念,以命引命。”
“爷爷!”苏清婉突然从门外冲进来,手里端着青瓷盅,“周警官说,万宝阁的赵老板招了!”
三人围过去。周警官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份笔录:“赵某交代,万宝阁的‘阴寿药材’专供城南的‘慈安医院’。那家医院的院长是赵某的表舅,专门用这些药材给富豪‘续命’。”
“慈安医院?”苏清婉皱眉,“我爷爷的主治医师张医生,就是慈安医院的……”
“张医生?”秦墨想起昨日在乱葬岗见到的白大褂,“他昨日还说,苏老先生的药里掺了引魂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道通仙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医道通仙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