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二水这几年有些忙,自从大哥去了温州,家里就全靠二水了。好在三水也在家务农(书读不上去),有三水帮衬,自己的砖瓦窑厂、八亩三分责任田都不耽搁,自然有时间做村委会的工作。
二凤自从上次去杭州找工作失败,后来又去了浙江义乌和福建泉州,也找不到什么好事干,无非是做做衣服和工厂里装装螺丝的活,一天要干十个小时,一个工厂做不到三个月,又找下家,断断续续,混了几年,二凤觉得没意思,索性回家了。
农村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饭是可以吃饱了,就是难找到赚钱的路子,年青人可以出去打工,留在家的老人、妇女、壮劳力可不行,只能在家种田。几年前,李塘村赚活钱的路子很少,除了多打点粮食,就是一年喂两头猪,再卖点李子。然后就是砍点湿柴到二水窑厂,或者窑厂出砖瓦的时候,搬搬砖,赚几块钱活钱。前几年江北省有收建房木料的贩子经常来,一根碗口粗的料两块钱,李塘村人人都上山去砍,结果,砍了两年,也砍完了。这几年,以“猴师傅”为代表的李塘人率先干起了买猪杀猪的屠夫营生,一下子带动了村里七八个人。可能是干支书见多识广的原因,满火率先种起了西瓜,一亩地第一年就收入一千多块钱,刨去肥料工时,一亩地净赚600多,比种稻谷划得来,看着满火赚钱,李塘村的人一涌而上,家家都拿出一至两亩地种西瓜。因此,李塘村在方圆几十里的玉溪乡小有名气,提起李塘,那可是富贵村的代名词,“李塘有三宝,李子西瓜杀猪佬”传遍玉溪。
二凤遇到二水砖瓦窑开工的时候,就过去帮忙赚点小钱,做不了窑工体力活,也就是记记帐,洗洗菜,给砖胚盖盖防雨毡什么的。有时,二水到村委会有事,二水就委托二凤监工,搞得窑厂有人开玩笑,嘿!二凤真象二水的当家的。
二凤人老实厚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不说假话,更让人称道的是,这个老实人既不多嘴,而且从来不贪别人便宜。
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二水突然约二凤出来。
坐在窑厂平房二水的“办公室”,二水激动地对二凤说:“二凤,想不想学做茶?”
“什么?做茶?”二凤没听懂。
“对,就是做红茶绿茶!现在城里人喝茶的多,都说喝茶养生,对身体好!”
“那你这个窑厂不办了?”二凤不喝茶,不明白还有红茶。
“等我学到制茶技艺,能打开销路,我就不办了。”二水说。
“为什么呢?窑厂不是办的还挺好的吗?”二凤不知道二水搞什么幺蛾子。
“二凤,你不知道,这种土制窑逐渐要淘汰,现在时兴搞机制砖厂了,土制窑耗材又耗水,不是有句话说嘛,这种窑,地上卧个牛,尾巴翘上天,柴火吃几垛,井水能喝干。再说了,你看,窑厂边上的水塘越挖越深,田里的水都被吸进来了,原来窑厂没开,我们村山上二道坪都是树,现在三道坪都难找指头粗的柴火了,我不想成为李塘村罪人。”
“你说的有道理!那……到哪里学做茶呢?”二凤觉得二水考虑的长远,暗自钦佩他的责任感。
“到武夷山!那里的茶很有名,听说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家家户户都会做茶!”二水双目发光。
“前几天,县农业局的人带着一个武夷山的茶老板来我们这里考察,武夷山老板尝了我们的野茶,说非常好喝,还说我们这里的生态很适宜种云雾茶!”二水越说越兴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喏,就是这个武夷山老板说的,我问他,可不可以到他那里学做茶,他答应了。”
二凤接过名片。
武夷山振兴茶厂,林如海,厂长,电话:0599——xxxxx
“哦,那可以试试?学多久呢?”二凤来了兴趣。
“学四个月!我想好了,如果可以,我们带个师傅回来!”二水跃跃欲试。
“那我能做什么?”二凤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干嘛。
“学做茶呀!我们一起去学做茶!我们学会了,就做茶,我们这里的大山,野茶多的是啊!那个林厂长说,他喝的野茶好,与我们这里的海拔、温度、植被、土壤、空气是分不开的!再说了,我们这里到武夷山也就130公里,也不远。” 二水动员二凤。
“嗯,好!……让我想想,我回家跟爹娘也商量商量。”二凤显然被说动了。
汽车似乎在天上行进,窗外是云雾翻飞,若隐若现的云雾之中可以看得见直插云天的山峰,不敢往车下看,有时,车下就是万丈悬崖。
程二水攥紧着两张皱巴巴的车票,如同捏着两片刚刚采摘下来、饱含汁液的茶青,深恐被风夺走。他旁边坐着二凤,头倚着冰冷车窗,目光却悄悄流连在二水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他额前垂下的发丝被窗外吹来的风拂动,眼神专注望向远方,里面仿佛盛满了武夷山尚未谋面的清朗峰峦和满山青翠。她悄悄抿起唇角,心里漾开一丝隐秘的甜意,可这份甜意很快又被离乡的陌生与未知给覆盖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潮涌苍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