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初冬的温州,白天艳阳高照,晚上有点冷。
这几天,大水、老张师傅、小海天天在大水家算帐,小娟挺着肚子在边上默默地记录。
算什么呢?算新厂房的建设造价及新购置设备、搬迁预算。
大水的计划是先做一万平方标准厂房,再添置二十台数控机床,其中至少十台是进口数控机床。如果预算允许,大水决定再上软管车间。
通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大水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各地似乎是大工地,到处在建设,到处在发展,伴随着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港口机械、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增大,对液压硬管、管接头和软管的需求量也在增大。不能只停留在煤矿机械设备领域,还有更多拓展硬管软管和接头的需求空间。如果利用宏海厂现有的品牌声誉,早一点走在同行前列,就早一点获得市场先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落伍,落伍的结局终将被市场淘汰甚至抛弃。
老张师傅对大水的分析表示认可。
可是,算来算去,把大水这些年积攒的140万,加上老张师傅愿意拿出30万(有8万准备向亲朋好友借),小海愿意拿出10万,也只有180万。如果按照大水的计划,这点钱实现计划还至少差600万!
算了三天,讨论了三天,最终形成一个保守稳妥的底限方案:设计费不省,请市里设计院做,标准和品位高一点;预留发展空间先做五千平方米标准厂房;添置十台数控机床(其中进口数控机床不少于两台)。这样算下来,土地购买、三通一平、厂房造价、设计勘察、设备购置一共需要260万。
还差80万!
还有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办?
“我爸爸妈妈那里估计能有两万?”小娟说。
大水望着妻子,摇摇头。“算了,师傅这几年就存了这么点钱,不要麻烦他人家!”
小娟一时没了主意。
众人沉默,老张师傅闷着头抽着烟,象在思考什么。
“大水哥,听说新成立了城市信用社,要不我们去贷点款?”小海突然站起来。
“哦?你哪里听说的?”大水有了兴趣。
“我前几天在市里和老乡吃饭,听一个办厂的老乡说的,他们城市信用社会对私营企业贷款,利率不算高,听说可以用厂房设备抵押,设备折扣率好象是60%。”小海好记性。
“这倒是一个办法,我们这几年添置的设备也有80来万,就算折扣率50%,可以贷40万。可惜我们没有厂房。”大水来劲了。
“那我们新厂房做好了也可以贷款啊!我刚才算了,我们新厂房做好造价有100万。”小娟也来了劲。
“嗨,好!好!如果能贷到款,就差40万了,对!还有一个办法,大水!这几年工人跟着你,也尝了甜头,是不是可以向他们借点,付利息,或者让点股份给他们?”不愧是温州人,经济思维敏捷,老张师傅突然出了个主意。
“唉呀,这也是好主意!如果让点股份,我和小娟让,师傅您和小海、秋明的不动!”大水兴奋地一拍大腿,“就这样办!明天,小海,我们俩去拜访城市信用社,师傅,您辛苦去工人们那摸摸底?”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谁说不是呢?
果然一切遂愿,城市信用社考察了宏海厂并做了一系列的资信调查和业绩评估,决定贷给宏海45万元,工人那边群情振奋,他们相信他们的程老板会有更大的发展!
筹到了款,那就挑个良辰吉日开工吧!
十二月二日的黎明,天幕尚未褪尽墨色,程大水便已立在工地上。冬日的风裹挟着细碎的冰粒子,吹在刚刚立起的厂区规划图展板上,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展板上,“温州市工业设计院”几个字在熹微晨光里隐隐可见。大水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拂去图面凝结的白霜,指尖沿着图纸上那些代表未来建筑的线条缓缓移动: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员工餐厅、绿化带……他口中念念有词,仿佛眼前这冰冷的图板早已化作热火朝天的现实。
上午九点,北麓乡党委书记宋正义带领班子成员和乡工办、城建所等相关乡直单位领导来到宏海厂新厂建设工地。
大水指着规划图,向宋书记他们介绍新的宏海规划。“这是5000平米标准厂房,全部用来做硬管总成和管接头车间,预计三个月建好,5月份投产,我们除了做煤矿液压支架的管接头,还要做挖掘机装载机的接头,产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明年,开工建设5000平米标准厂房,软管车间就上马!这是预留的两万平米标准厂房,准备做液压油箱、蓄能器壳体和液压过渡器壳体。宋书记,各位领导,咱们宏海,硬管、接头、软管,都得在煤矿机械和挖掘机、装载机这两块大饼上狠狠咬上几口……”他眼中跳跃着灼热的光,仿佛已穿透眼前这片荒芜,看见了宏海产品遍布全国矿场和工地的盛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潮涌苍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