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网络”计划,代号“深空之眼”,在林宸与苏慕雪达成共识后,以极高的优先级正式启动。消息在基地核心成员中传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兴奋、期待、以及一丝对未知投入的忐忑,交织在空气之中。
主导这一庞大技术工程的担子,落在了陈铭肩上。他原本就是基地内少有的、能将现代科技理论与启明族灵能阵法融会贯通的奇才。在接到任务的当晚,他的工作室就被各种设计图、能量回路草稿和堆砌如山的计算玉简淹没。
数日不眠不休的推演后,陈铭站在了星穹殿的议事厅内,面向林宸、苏慕雪以及各位核心成员,展示他的初步方案。
悬浮的光幕上,一个结构精妙的复合体三维模型缓缓旋转。其基座是人类射电望远镜的碟形天线结构,但材质并非普通金属,而是掺入了启明族“导灵金”的复合灵材;碟面之上,并非简单的信号接收器,而是镌刻着层层叠叠、复杂无比的灵能感应矩阵,矩阵的核心节点,则镶嵌着经过改造的小型化人类高敏度传感器。
“单纯的灵能感应,范围受限于主持者的修为,且易受高维能量干扰。单纯的人类射电技术,对灵能级别的微弱信号和空间扭曲不敏感,且传输延迟无法忍受。”陈铭推了推鼻梁上那副他习惯性幻化出来的眼镜,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的方案,是混合架构。以人类技术为‘骨架’,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广域物理信号的捕捉;以启明族灵能矩阵为‘神经网络’,赋予其感知、解析灵能波动和异常空间褶皱的能力;最后,用我们独有的、结合了两者优点的灵能-量子通讯模块进行实时数据回传。”
他指向模型核心:“这里,是枢纽。它将物理信号与灵能波动进行初步融合处理,过滤掉自然背景噪音,只保留那些‘非自然’、‘非寻常’的特征信号。理论上,它可以捕捉到数光年外,一艘飞船进行短距空间跳跃时产生的涟漪,或是某种强大存在主动散发的灵能标记。”
方案一出,满场皆有意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可行性的设想。
然而,冲突也随之而来。
首先便是资源问题。负责后勤的执事长老面露难色:“陈师侄,这方案好是好,但所需‘导灵金’数量,几乎要动用我们库存的三成!还有这些高纯度能量晶石作为矩阵驱动……基地各处建设都在用资源,一下子抽调如此之多,恐难以为继啊。”
更隐晦的质疑,来自于一些资深的、更信赖自身修为的修炼者。一位须发皆白、气息浑厚的老修士抚须沉吟道:“陈小友之才,老夫佩服。然,吾辈修行,讲究自身感应天地,神游太虚。如此倚重外物器械,是否会令弟子们心生懈怠,荒废了根本的灵识修炼之法?且外 物终有穷尽、损坏之时,远不如自身修为来得可靠。”
陈铭对此早有准备。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先向后勤执事躬身一礼:“长老所虑极是。关于资源,我已核算过,首批我们只构建三座基点阵列,呈三角分布,便可初步覆盖太阳系外围主要方向。所需材料可分期投入,并且,我提议组建一支‘资源回收小队’,由我带队,前往附近已知的几个启明族废弃前哨站进行探索,寻找可再利用的灵材,以减轻基地压力。”
他的务实态度让后勤执事脸色稍霁。
接着,他转向那位老修士,语气恭敬却又不失坚定:“吴长老的教诲,弟子谨记。灵识修炼,自是根本,一刻不可荒废。然而,‘深空之眼’并非替代自身修炼,而是延伸与强化。”
他调动光幕,展示出一段模拟数据:“譬如,一名金丹期修士,其灵识极限扫描范围,不过百万里,且难以持久。而一座‘深空之眼’基点,其有效感应范围可达零点五光年,并能持续运转。它就像为我们每一位修炼者,装上了一个功率放大亿万倍的‘超级感官’。我们通过它获得预警,感知威胁,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弟子们能更安心地修炼,提升自身根本。此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理。并且,维护、操控这些阵列,本身也是对灵识精细操控和能量理解的绝佳锻炼,并非纯粹的依赖。”
他环视众人,声音提高了几分:“诸位,我们面对的,可能是曾毁灭一个辉煌文明的存在。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绝非求生之道。我们必须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无论是自身的修为,还是先人的遗产,抑或是我们故乡的科学智慧。跨界融合,本就是我们星穹一脉,区别于过往任何修炼体系的最大优势!”
这一番话,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更点出了星穹基地存在的核心精神。吴长老闻言,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是老朽着相了。小友思虑周详,此物确为臂助,而非阻碍。若能如此理解,老夫再无异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修炼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穹修炼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