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瀛察觉到他们的异样,出于礼貌,也用日语向他们介绍沿途的风景和趣事,可芥川靖彦师徒三人回应得并不多,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似乎在寻找着与他们那日本风水流派——九菊一派相关的线索,那是个在日本被传得邪乎其神的流派,芥川靖彦作为所谓的大师,此番前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骑行途中,钟大有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着老北京胡同的趣事:“你们看,这胡同里啊,藏着不少故事。就说这杨梅竹斜街吧,清末民初的时候,这儿可是书局、报社云集的地方,鲁迅、梁实秋这些大文人可没少在这儿溜达。那时候啊,这条街上可热闹了,书墨飘香,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谈诗论文,好不快活。”
“再往前骑一段,你们会看到一些四合院,别看它们现在普普通通的,说不定以前住的都是王公贵族呢。老北京的胡同,那是等级分明的,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胡同,从这胡同的宽窄、房子的样式就能看出来。像那种宽敞大气,房子雕梁画栋的,住的肯定是非富即贵。”
“还有啊,这胡同作,这胡同里的门墩也有讲究。门墩上的图案不一样,寓意也不一样。有的刻着狮子,象征着威严和吉祥;有的刻着蝙蝠,寓意着福气满满。这小小的门墩啊,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
听着钟大有的讲解,我们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看到了老北京胡同里的繁华景象。沿途,时不时看到大爷大妈们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唠着家常,面前放着自家晾晒的果干、咸菜;还有孩童拿着风车,在胡同里嬉笑奔跑,那风车呼呼地转着,转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偶尔路过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炸酱面的酱香、刚出炉的烧饼的面香,混合着老槐树的清香,构成了独属于北京胡同的声音。
就这样,我们骑着共享单车在胡同里七拐八绕,骑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在钟大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南边的“幽篁古巷”街口。钟大有招呼着我们把共享单车停好,我抬眼望去,这胡同极为偏僻幽静,仿若与世隔绝。入口处,一道古旧的拱门横跨其间,门楼上的雕花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仍能看出往昔的精美。走进胡同,脚下的石板路湿漉漉的,一旁竟还有条蜿蜒的小溪流,溪水清澈见底,能瞧见小鱼小虾在其间自在游弋。溪畔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撩动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胡同两旁的建筑新旧交织,既有灰墙青瓦、朱漆大门的传统四合院,透着古老北京的韵味;也有几间翻新改造过的文创小店、艺术工作室,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充满现代感的手工艺品、画作,为这古老的胡同注入了新鲜活力。
我们跟在钟大有的身后,又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就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门前。还没走到门口,便能瞧见院子里青幽幽的竹子高出围墙,摇曳生姿,仿若一片绿色的云霭,给这小院增添了几分清幽与雅致。钟大有上前叩响门环,等了约莫一两分钟,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中式服装的年轻男子满脸笑容地站在门口:“哦,你们到了,好,请进吧!”他气质儒雅,举手投足间尽显读书人的风范。
走进院子,一股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子不大,布局却极为简洁别致,处处蕴含着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神韵。正对着院门的是一堵白色的影壁墙,上面绘着淡雅的墨竹图,与院中的竹子相映成趣。影壁墙两侧,几盆造型古朴的盆景错落摆放,或苍松劲柏,或嶙峋怪石,为小院增添了几分古朴厚重之感。院子中央,一方石桌配着几个石凳,石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显然主人闲暇时常在此品茶赏竹。沿着院子的边缘,一条蜿蜒的石子小路通向后方的正房,路旁的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虽不艳丽,却透着股淡雅清新。东西两侧的厢房门窗紧闭,木质的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从风水学角度细细打量,这院子更是暗藏玄机。庭院坐北朝南,乃是绝佳的朝向,既保证了充足的采光,让阳气充盈其间,又能在冬日有效阻挡凛冽的北风,营造出温暖舒适的小气候。院中的竹子修长翠绿,不仅为小院添了几分清幽雅致,在风水上更是寓意着“节节高升”,象征着居住者的运势如竹般蓬勃向上。一旁的水池,水清澈而灵动,正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这一汪清水寓意着财源广进,水流潺潺之声,仿若天然的灵韵之音,为整个院子注入了生机活力。而正对着院门的白色影壁墙,起到了“藏风聚气”的关键作用,避免了气流直冲屋内,扰乱气场,与后方的正房、东西厢房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居住空间,仿若将天地之灵气汇聚于此。
我们跟着来开门的青年人走进了那个小院子,沿着蜿蜒的石子路转了两个弯,便来到一个南面向阳的房间前。此时,门已然打开,从里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一位身材清瘦的中年人缓缓走出。他约摸 50 多岁的样子,气色红润,眼神明亮而深邃,透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一头乌黑的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身着一袭中式对襟长衫,搭配着一双北京布鞋,举手投足间尽显仙风道骨,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