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下午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交流中,几位精神矍铄的“小老头”轮番上阵,问题从经典物理大厦基石上的细微裂纹,延伸到量子引力理论最前沿的疯狂构想;从黎曼曲面深邃的几何性质,问到NP难题在现实计算中的近似求解策略。
肖镇始终从容不迫,他不仅对已有的知识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掌握深度,更能时常在关键处提出自己极具颠覆性与创造性的见解。
他那不受学科壁垒束缚的跳跃思维、对理论核心本质近乎直觉的洞察力,以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术勇气,让这群阅尽天下英才的老教授们越谈越兴奋,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地质学家发现了绝世矿脉,天文学家捕捉到了未知星系。
“此子,非池中之物!乃天赐吾辈,以探科学之幽微!”一位白发苍苍的数学院士在会谈结束后,激动得胡须微颤,对身旁的物理学家同仁如是说。
顷刻之间,肖镇便成了这群学术巨擘们心尖上的“宝贝疙瘩”,每个人都恨不能立刻将他收入门下,将自己毕生钻研的精华倾囊相授。
于是,肖镇独特的清华求学生活正式拉开帷幕。
他并未入住拥挤喧闹的学生宿舍,本来已经给他安排了教职工小区的一套离物理系较近的房子让他居住,肖镇钥匙接了,不过不住这里。
作为想和自己父亲在一起共同生活有执念的留守儿童,他当然是住自己北京家。
每天清晨,锻炼完毕,吃了早餐由王铁柱驾驶着那辆黑色揽胜。
从位于0.5环宫墙边、古树掩映下的静谧三进四合院(文云淑早在儿子确定北上时就购置妥当,并精心修缮)出发,
穿越半个北京城,抵达海淀的清华园,傍晚再循原路返回。
这特殊的“走读”生活,成了清华园里一道不为人知的独特风景。
九月十一日,肖镇迎来了自己十三周岁的生日。
文云淑特意从日理万机的集团事务中抽身,由香港直飞北京;肖正堂也难得从高度紧张的北斗项目协调会议中挤出宝贵的一晚。
一家三口,在这座充满京韵古风的四合院里,围坐在海棠树下,吃了一顿没有外人打扰的温馨家宴。
菜肴简单却都是家的味道,烛光摇曳,言笑晏晏,这份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对于这个非同一般的家庭而言,显得尤为珍贵。
宫墙边的三进四合院肖镇早就把槐树全部移走,他对带“鬼”的玩意儿天然很膈应,种了很多实用的果树。
看着槐树,他就想起上辈子自己嗝屁后在柯衣伯带当“能量体”那漫长岁月。
生日过后,肖镇仿佛一枚被投入超高能粒子对撞机的微观粒子,开始了在各位超级大牛导师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的“高速流转”。
今天,他可能还在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窥探材料表面的奇异电子态。
明天,就已坐在理论物理中心的研讨室里,与白发教授为了超弦理论中一个进化维度的可能性争得面红耳赤。
后天,或许又见他彻夜泡在计算机系的机房,屏幕上闪烁着验证新型神经网络算法的大段代码。
每一位导师都像发现了无价瑰宝,争分夺秒地想要与他交流,谁都舍不得轻易放他离开,这个年轻大脑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实在太令人着迷。
而肖镇的回馈,则如同积蓄已久后的火山喷发,猛烈而耀眼。
从国庆节后到十二月中旬,不过两个半月的时间,他以“肖镇”之名,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 等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如同连珠炮一般,连续发表了七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横跨量子纠缠与信息编码、拓扑绝缘体边缘态理论、基于生物启发的快速优化算法等多个前沿交叉领域。
每一篇都具备相当的原创性和深度,影响因子均稳定在5.0以上,肖镇的这些论文被高引用、超高下载量,在国际相关学术界引起了一波不小的关注浪潮。
这天,物理系系主任拿着一叠需要院领导签字的论文绩效奖励申请表,走进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办公室。
他看着表格上“肖镇”这个名字后面,那密密麻麻罗列的七篇论文标题以及其后缀着的顶级期刊名称,忍不住摇了摇头,既是惊叹又是感慨地对副院长说:
“老李啊,你快瞧瞧这小子!满打满算,入学也才三个月吧?
这论文发的……好家伙,跟个不知疲倦的‘大刷子’似的,这产出速度和质量,也太惊人了吧!简直是不给别人留活路啊!”
副院长接过表格,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着每一行记录,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绽开了无比欣慰和自豪的笑容:“哈哈哈,没错!就是个‘大刷子’!而且刷的是世界顶级的版面!
不过,咱们清华,盼的就是这样的‘大刷子’!要刷出中国学术的声威,刷出国际舞台的地位!
现在看来,当初顶着压力成立‘强基班’,把这小子特招进来,这步险棋,我们是走得太对了!”
“大刷子”肖镇同学这个带着几分亲昵、几分敬佩、几分无奈的绰号,便在不经意间,于清华园的教授圈子里悄然传开。
所有关注着他的人都清晰地意识到,这枚投入中国学界静水中的“石子”,激起的绝不仅仅是涟漪,而是一场正在酝酿、即将席卷全球学术界的知识风暴。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