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下来,很仔细地阅读起来。大纲逻辑严密,情节跌宕起伏,描绘了一个名叫“余则成”的孤儿,如何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信念坚定、能力卓越的红色特工,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与敌人周旋。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带着深深的遗憾与悲情,革命伴侣因战乱分隔海峡两岸,余生望穿秋水,不得团聚。
“这个余则成……也太悲情了啊。”肖正堂合上大纲,内心竟被这粗略的框架触动,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喉头。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冲动,想立刻上楼抢过儿子的电脑,先睹为快。但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他走下楼,对围过来的文强几人解释道:“小镇娃儿没事,可能只是庞加莱猜想的验算暂时卡壳了,他想换换脑子,放松一下心情,沉淀沉淀。”
他看着几人依旧疑惑的眼神,进一步说明,“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证明庞加莱猜想有多难。这么跟你们说吧,如果有人能独立证明它,直接就能拿下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这奖,相当于科学界的诺贝尔奖,牛逼得很!”
文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姑父,我好像有点明白了。镇娃子可能是觉得自己年龄太小,现在不适合发表这个课题?树大招风?”
“嗯,”肖正堂赞许地看了文强一眼,“很有这个可能。他是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小’,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他心中暗叹,儿子的心智,远比他的年龄要成熟和复杂。
深夜,文云淑的电话再次追来,声音里带着哭腔,反复念叨:“正堂,我们的小镇娃儿到底怎么了?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要不我们把他接回身边吧?”
肖正堂只好把自己的推测又说了一遍,尽力安抚妻子。
其实,他们这几个“臭皮匠”的确猜中了一部分。肖镇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他太小了,过早地站在世界数学之巅,未必是好事。
而且,所谓的“证明卡壳”更多是一场表演——庞加莱猜想,他上辈子早已征服过,一切尽在掌握。他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暂停”。
那么,肖镇最近到底在干嘛?从那天他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即将满8岁的娃娃开始,他就刻意放缓了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表演”步伐。
每天,他雷打不动地督促、辅导表哥文强的学业;清晨,会拉着王铁柱等几个安保人员,像个小老师一样,教他们学习英语和阿拉伯语的日常用语,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有备无患”。
而剩余的大量时间,他就化身无情的码字机器。
1986年的当下,正是文学创作黄金时代的尾声,虽然盗版猖獗,但他家的御用大律师麦家辉不是抱怨律所的年轻律师们“闲得蛋疼”么?
正好,给他们找点活儿干——维权!于是,肖镇决定写一本《隐秘而伟大》的谍战小说。
他构思了一个与他同宗同源、1935年出生的老一辈“肖镇”作为主角原型,但最终给主角取了个更富象征意义的名字——“余则成”。
小说主要描写余则成从一名小小交通员开始,大半辈子隐姓埋名、惊心动魄的谍战生涯。计划写60到80万字,如今十来天过去,他已经狂干了22万字,平均每天产出1.5到2万字,对于拥有“触手怪”般打字速度和成熟故事架构能力的他来说,轻松得毫无压力。
至于每周雷打不动的出海钓鱼,既是他自己享受“钓鱼佬”宁静时光的方式,也是为了拉着文强每周放松一下,不至于让表哥提前享受“高三”般的窒息待遇。
晚上,“麻药大师”肖正堂忍不住好奇心,抱着那台外星人电脑,偷偷看了儿子已经写了24万字的《隐秘而伟大》。
这一看,就陷进去了。紧凑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细腻的情感、隐蔽战线的残酷与信仰的光辉……饶是他这位历经无数战场、心硬如铁的老兵,也被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着,眼眶几度湿润。
他知道,儿子这部小说,成了!文字精炼,节奏明快,读起来有种独特的爽感,又引人深思。
“我跟文云淑……到底生了个什么妖孽啊!”肖正堂轻轻合上电脑,转头看着一旁床上睡得四仰八叉、嘴角还留着些许口水痕迹的肖镇。
小家伙脸庞还带着未褪的婴儿肥,最近出海频繁,皮肤晒黑了些,却更显健康。
看着儿子纯真的睡颜,肖正堂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怜爱,当然,还有一丝“这小子太能折腾”的无奈。
第二天清晨,肖镇醒来,揉着惺忪睡眼走出卧室,赫然发现父亲坐在客厅里,惊讶道:“爸爸?你怎么来上海了?”
肖正堂放下手中的报纸,笑道:“爸爸在南京给特战专业的学员上课,离得近,就顺道来看看你嘛。怎么样,要不要跟爸爸去北京住一段时间?”
肖镇打了个哈欠,摇摇头:“北京又不靠海,没钓鱼的地方,不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