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山城,雾霭渐散,阳光变得透亮起来。
肖镇和文强这对表兄弟的巴蜀小学学习生活,在储奇门到黄花园每日定时的骑行往返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奏。
那两辆堪称“工业艺术品”的宾利自行车,经过开学初的轰动后,虽仍是校园一景,但巴蜀的师生们毕竟见多识广,好奇心渐渐平息,只是偶尔有外校访客或路人,仍会投来惊艳和探究的目光。
当然王铁柱和李卫国是不会告诉两位小学生,文云淑和他们安保团队的人开学一个月累计处理不怀好意者65人,简接给市中区公安分局KPI增加了不少业绩。
江湖坊间传闻,那两辆拉风自行车的主意千万不要去打,那是朝天门文大姐家娃儿和侄儿,碰不得的。
当然像西北锤王这种过路猛人就另外两说,反正俩毛都没长的毛孩子嘛。
正式课程展开后,肖镇除了应对自己游刃有余的学业,还自觉肩负起一项重任——“家庭首席教师”,专职辅导文二哥的文化课。
平心而论,文强的脑瓜子比当年那个需要表弟“强行灌顶”的文明大表哥要灵光不少,至少讲一遍能听懂,举一反一偶尔也能做到。
但奈何,巴蜀小学是汇聚了全市精英子弟和天赋异禀之辈的“卷王”大本营,在这里,文二哥那点小机灵,就像嘉陵江里的一朵小浪花,瞬间便被超级学霸们的洪流淹没,成绩稳定地徘徊在班级中下游。
第一次开学摸底测验的成绩单发下来时,文强拿着那张写着“48名”全班倒数第九的纸条,倒也没太沮丧,反而挠着头,对着面露忧色的肖镇嘿嘿一笑:“嘿,瞧见没,镇娃儿?全班56个好汉,哥哥我排名第48,稳稳占住“清洁委员”的宝座!
后面那八个,可是咱班有名的‘八旗子弟’,论家世哥哥我甘拜下风,论成绩嘛……嘿嘿,总算不是垫底!” 他甚至还颇为得意地拍了拍胸脯。
肖镇看着他这副“知足常乐”的模样,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拿起他的数学试卷,指着上面一道红叉:“二哥,‘稳坐中军帐’是好事,可你这道应用题,明明就是《九章算术》里鸡兔同笼的变体,我前天晚上才跟你讲过类似的……”
“啊?是吗?”文强凑过去仔细看了看,一拍脑袋,“哎哟!光顾着数鸡腿兔耳朵了,没转过弯来!”
“不是转不过弯,是你心思没沉下来,”肖镇拿起笔,在草稿纸上边画边讲,“你看,我们假设全是鸡……”
而肖镇自己的第一次小测验,则毫无悬念地在巴蜀小学乃至隔壁的中学部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
他不仅以全科满分的恐怖成绩雄踞年级榜首,其总分之高,让第二名连他的“车尾灯”都望不到。
阅卷老师们私下交流时都忍不住感叹:“不是这孩子只能考这么多,实在是咱们出的卷子,分数上限只有这么高!”
真正引发持续热议的,是他的语文试卷上的那篇命题作文《我的家乡》。
当大多数同学还在描绘家门口的石板路、院坝里的黄桷树,或是热气腾腾的火锅时,肖镇笔下流淌出的,是一篇名为《渝黔路行记》的八百字长文。
他并未固守一城一池,而是以一颗早慧而敏感的心,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一次沿崎岖险峻的渝黔公路的精神跋涉。
文章从重庆的码头写起,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岭,描绘黔北的村寨与风情,笔触时而壮阔,时而细腻,不仅写景,更摹人,叙写沿途所见百姓的生活状态与坚韧乐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炽热而又充满历史纵深的爱。
最主要的是他从茶马古道、驿站一直写到抗战物资输血路到新中国的西南大通道之一。
其文笔之老练,视野之开阔,思考之独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一个四岁半儿童的认知。
这篇作文先是在三年级二班的课堂上被语文老师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朗读,获得了久久不息的掌声。
随后迅速被复印,作为范文在小学部三到六年级所有班级传阅学习。
其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很快波及到了仅一墙之隔的巴蜀中学。
一位资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三(一)班的课堂上,扬着手中的复印件,声音洪亮:
“同学们!静一静!今天,我们抛开复习题,来欣赏一篇奇文!
这是隔壁巴蜀小学三年级二班,一位名叫肖镇的同学写的《我的家乡》!
你们都看看,这格局,这文笔,这情怀!我希望你们扪心自问,能否写出这样的文章?”
台下鸦雀无声,学生们脸上满是震惊。老师顿了顿,掷地有声地抛出了最后一个信息:“另外,我必须告诉你们,这位肖镇同学——今年刚满四岁半!”
类似的情景,在高中部的课堂同样上演。天才之名,不胫而走。
很快,这篇《渝黔路行记》被嗅觉敏锐的《少年先锋报》和《重庆日报》编辑发掘,相继在副刊显着位置刊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