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叔,文大娘,正堂是你们的女婿,他思想觉悟高,是块当兵的好料子。
这次体检也合格了。组织上需要了解他平时的表现,以及家庭的主要社会关系,确保根正苗红。”武装部长开门见山。
文大路作为一家之主,郑重地表示:“请首长放心,正堂这孩子,老实肯干,思想上进,我们全家都支持他去部队锻炼,为国家出力。
我们文家世代贫农,社会关系清清白白,绝无问题。”
大队支书也在一旁补充证明肖正堂在生产队的优秀表现和党员的先进性。
家访人员仔细记录了谈话内容,并暗示,像肖正堂这样有文化、是党员、身体好的青年,是部队非常需要的人才,只要政审没问题,入伍的希望非常大。
家访过后,政审程序启动。组织上会发函或派人到肖正堂的母校、以及可能涉及的社会关系所在地进行外调,核实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这个过程相对保密,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最提心吊胆的阶段。
肖正堂自问家庭和历史清白,但等待的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
………………
大约半个月后,鱼洞镇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红色的光荣榜张贴出来,上面列出了本次体检、政审双合格以及最终批准入伍的青年名单。
肖正堂挤在人群中,心脏怦怦直跳,目光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当在“批准入伍人员”名单靠前的位置看到“肖正堂”三个字时,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激动、自豪、还有一丝即将离别的酸楚,交织在一起。
周围是同样找到名字的狂喜青年和他们的家人,也有落选者的叹息和安慰声。
定兵会后,入伍通知书正式下发到大队。
肖正堂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张沉甸甸的纸,上面明确写着他被分配到的部队番号(通常是保密的,对外只写代号或大类)、集结地点和时间——他将在十月中旬,前往县武装部集结,统一乘军列奔赴远方。
………………
拿到通知书,离家的日子就进入了倒计时。肖正堂更加拼命了,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下河捕鱼,尽量多换些钱和粮票留给家里。
他拜托岳父岳母一定照顾好妻儿,又偷偷嘱咐妻子要按时吃药,别太劳累。
他还特意去镇上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穿着新发的、没有领章帽徽的绿军装的照片,留给文云淑和还未懂事的孩子。
照片上的他,年轻、挺拔,眼神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责任。
生活的压力依然存在,但此刻,十九岁半的肖正堂心中,更多的是一个男子汉即将肩负起更大家国责任的豪情,以及对改变家庭命运的深切期望。
他知道,前方是陌生的军营和严格的训练,但为了身后这个需要他守护的家,为了能给儿子肖镇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义无反顾。
绿色的军装,即将覆盖他年轻的肩膀,也必将深刻影响这个刚刚降临、似乎带着不寻常静谧的小生命——肖镇的成长轨迹。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在此刻紧密交织。
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在秋意渐浓中到来了。
十月中旬,县武装部下达了集结的通知。曾经期盼的“金光大道”真的铺到脚下时,肖正堂的心却被离愁别绪填得满满当当,沉甸甸的。
这两个月,在小肖镇飞快地成长中溜走。
小家伙不再是那个红皱的新生儿,变得白胖饱满,胳膊腿儿像一节节嫩藕,乌溜溜的大眼睛灵动有神,见人就笑,露出光秃秃的牙床,活脱脱一个从年画里走出来的福娃娃。
肖正堂最舍不得的,就是这团温暖柔软的小肉球。
他常常抱着儿子,一看就是半晌,用手指轻轻触碰那吹弹可破的小脸,听着儿子咿咿呀呀的“婴语”,觉得世间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此。
小肖镇似乎也格外黏这个常常带着汗味和鱼腥味、却怀抱坚实的父亲,被他抱着时格外安静,小脑袋依赖地靠在他肩头。
“幺儿,叫爸爸……爸爸要出远门了,你要听妈妈、外公、外婆的话……”肖正堂对着懵懂的儿子喃喃自语,声音哽咽。
小家伙只是睁着纯净的大眼看着他,忽然咧开没牙的嘴咯咯一笑,这一笑,差点让肖正堂的眼泪决堤。
他把脸埋进儿子带着奶香的小怀抱里,贪婪地呼吸着这让他安心又割舍不下的气息。
妻子文云淑在岳母的精心照料下,面色不再那么苍白,渐渐有了些红润,但离彻底康复还差得远。
她看着丈夫抱着儿子那依依不舍的样子,心里酸楚,却强忍着泪水,反而挤出笑容安慰他:“你放心去,家里有爸妈在,我好多了。你在部队好好干,不用挂念我们。”
可她夜里偷偷抹眼泪的样子,肖正堂何尝没有看见?他心疼妻子的懂事,更愧疚在她最需要丈夫陪伴的时候,自己却要缺席。
他拉着文云淑的手,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只化作一句重复的叮嘱:“一定照顾好自己,按时吃药,别累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