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的第二天,楚凡的探索从古老的高句丽转向了更为切近的近代史。他去了位于通化市区的 杨靖宇烈士陵园。
陵园内松柏苍翠,即使在冬季,依然挺立着肃穆的绿色。他沿着台阶缓缓而上,走向那座庄严的纪念塔和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直至壮烈牺牲的事迹,楚凡早已熟知。但站在这片与他战斗过的土地紧密相连的陵园里,感受着那份 跨越时空的崇高与悲壮,他的内心依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与四平战役的宏大场面不同,杨靖宇将军代表的是在极端困境下,个人意志与民族气节的极致体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句抗联将士的真实写照,在此地有了最沉重的注脚。陵园的宁静,反而比任何喧嚣都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坚毅与牺牲。
从陵园出来,楚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让自己回到现实的烟火气中,他转向了通化最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个本地的早市。
与辽源袜业园的现代感不同,这里的早市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摊位上摆满了长白山的各种物产:新鲜的、冻着的山野菜(如刺嫩芽、蕨菜),各种干蘑菇(榛蘑、元蘑),还有用冷水养殖的 通化林蛙 (雪蛤)以及各种药材。当然,也少不了用山葡萄制成的 葡萄酒 和 葡萄汁。
小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以及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构成了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他在一个摊位买了一小杯现场压榨的 山葡萄汁 ,那酸甜凛冽、未经修饰的原始风味,瞬间唤醒了他的味蕾,也仿佛冲淡了些许陵园带来的沉重。
他看到来赶早市的市民,脸上带着山城人特有的红润与质朴,他们精心挑选着食材,讨论着哪家的豆芽更水灵,哪家的豆腐更香。这份 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与投入,与陵园里纪念的牺牲精神,形成了深刻的呼应——英雄的牺牲,不正是为了守护这琐碎而真实的日常吗?
下午,他沿着浑江慢慢行走,看着人们在冰面上玩耍,看着对岸山峦的雪线。通化的形象在他心中愈发丰满——它既是 英雄的安息之地,也是 百姓的安乐家园;既有 历史的厚重,也有 山水的灵秀 与 市井的鲜活。
回到旅馆,他翻开笔记本,继续记录:
“通化的第二日,我在靖宇陵园的松柏与早市的喧嚣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精神的跨度。
陵园的肃穆,让我铭记为了民族存续而付出的极致代价;早市的生机,则让我看到这代价所换来的、平凡生活的可贵与坚韧。
一杯山葡萄汁的天然酸甜,是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滋味,它连接着历史的悲壮与当下的鲜活。
通化,你这座山城,将崇高与平凡、历史与自然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你让我明白,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或许就是认真过好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每一个日子。”
合上笔记本,窗外通化的华灯初上,山影朦胧。楚凡感到,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因为触及了其红色记忆与市井生活的两极,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整。他的行囊里,又装入了一份关于牺牲、守护与生活本真的沉重思考。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徒步记录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